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侯转运  艾光明 《武当》2010,(6):20-21
中国武当赵堡承架三合一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是十分独特的。每日能至少坚持打两遄以上,有着明显的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之效。坚持打太极拳,最终体会到练拳是一种享受,甚至是一种人生不可缺少的高级享受。每次打完拳后,全身感到轻松舒适,身心有种种说不出的美感与快感。太极拳的保健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2.
<正>2014年5月28日,山东招远发生了一起离奇且凶残至极的故意杀人案,一个如花的生命无端被残忍虐杀,一个幸福的家庭瞬间家破人亡。事情的起因,仅仅是因为被害者拒绝向邪教徒们提供手机号码。案情一出,举国震惊,邪教组织"全能神"的恶行引发各界群众一致愤慨。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多日,但这桩惨案仍在刺痛着人们的神经,这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不能容忍的暴行。邪教的暴行警示我们:维护生命尊严是最高价值和不容剥夺的底线正义,对邪教必须坚决予以取缔!  相似文献   
23.
交叉搓摩法:先把双手搓擦发热,然后把两个脚心相向位于床上,用热手掌反复摩擦脚心,直到脚心发热为止,每天早晚各一次。搓完脚心后不要马上下地,最好在原地休息10分钟。  相似文献   
24.
手杖操     
高式国 《精武》2008,(6):8-8
我的养生之道无遗传因素。特别喜欢运动养生,即使长寿不得,尚得健身,健身未能,尚可祛病,总有益处。  相似文献   
25.
王栋以其独特的诚意观来纠正心学的流弊,价值很大.他综合了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与王艮的"格物之学",提出"诚意修身"说.王栋强调"诚意修身"必须立定主意,把诚意看成是彻首彻尾的修身工夫,特别要求在"诚心"上下功夫.他解诚意功夫为慎独,认为诚意本身就是一种功夫,而慎独也是一种功夫,而且这两种功夫是相通的.王栋认为这种慎独的诚意功夫,不是已发之功,而是未发之功.王栋不仅把"独"字解释为"意",且赋予以不睹不闻,未发之中的本体地位.王栋还针对当时的痼疾,提出"诚意祛病"说,试图用"诚意工夫"来防止现成派的"乱发"之弊的"狂"者意志.王栋认为诚意是为了正心,做到自心自性,自诚自明.  相似文献   
26.
鲍明新 《武当》2003,(10):60-60
防感冒按摩术 感冒常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夏秋季节交换时节最为多见。感冒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常见全身不适、发烧、头痛、口干咽燥、鼻塞、流涕、咳嗽、食欲不振等,甚或并发鼻旁窦炎、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因感冒死亡者,时有报道,故应重视。 按摩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按摩增强抵抗力,可防  相似文献   
27.
《少年文艺(南京)》2013,(11):F0002-F0002
相关课文:《槐乡的孩子》(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小槐米藏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飘动。它们一点儿也不惹人注意,却是槐乡孩子的宝贝。 花馔,就是利用四时花卉做成菜青或点心.是我国劳动人民、医学家与烹饪师的心血结晶。早在屈原的《离骚》里,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句子。花馔不仅是美味而又风雅的食品,往往还具有祛病强身的功效。“荷花粥发清香,能润面发容光”“玉兰花瓣和面糖,油煎包美更芳香”“玫瑰花加糖揉成团,糕饼加馅味道鲜”等众多与花馔有关的谚语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8.
王嘉林 《武当》2014,(2):20-20
杨式太极拳内功,就是太极拳架和内气相结合修炼的一种祛病、保健、延年,并能增强技击和产生鼓盈气能力的一种功法。也就是在意识指导下,动作和呼吸三者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同时进行。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依赖一呼一吸之引导作用,达到无坚不摧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太极境地。  相似文献   
29.
30.
<正>社会上的成年人中有百分之二十多患高血压,许多人认为患高血压病是由于父母的遗传,还有人以为年纪大了就有了。这是两种错误认识,高血压不会遗传,高血压患者只是有某种基因缺陷。人在二三十岁时一般不生高血压,到四五十岁时,血压才会偏高,到六七十岁时血压再升高而发病。高血压的病理是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