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8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13650篇
科学研究   605篇
各国文化   53篇
体育   434篇
综合类   439篇
文化理论   78篇
信息传播   85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652篇
  2014年   1594篇
  2013年   1111篇
  2012年   1159篇
  2011年   1395篇
  2010年   1298篇
  2009年   1118篇
  2008年   1322篇
  2007年   1063篇
  2006年   663篇
  2005年   564篇
  2004年   484篇
  2003年   535篇
  2002年   509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人物通讯采写中,人格是确定采访对象是否值得报道的首要因素:真实是人物通讯采写中学特质的核心.这是选择确定人物通讯采访对象的两个必备的学特质。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人格与真实的契合就是要求记去真实地写一个好人.显而易见,在这个层次上很难写出能产生广泛、强烈共鸣的人物报道.因为人格和真实在现实中很容易达到,也是采访的基本要求,人物报道应该具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2.
周少军 《学语文》2006,(6):49-49
作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审创造训练。学生用书面语言描述大自然和社会人生之,表达好的思想和健康的感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作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和学生作文的合作过程.是一个教、学、做的统一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真、善、的完善过程。所谓创能力。是指人们按照的规律创造的事物和化自身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创能力。我注意引导学生用独到的眼光发现,诱导学生用独特的思维创造.指导学生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里仅就第一方面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23.
通过分析呼和浩特市伊斯兰景观街改造后的影响及意义,倡导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创造城市。笔者试图为城市设计及规划提供一种合理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王国维的意境理论入手,旨在探讨中国戏曲的意境所具有的学特色:以情景交融为主要特征、以虚实相生为学原则、以意蕴无穷为内在本质;最后指出新时期应该加强戏曲自身的发展,以及建立民族戏剧批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5.
中国山水美学发轫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学中的一支山水学 ,由孔子“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和道家的“澄怀味象”发其端。儒家以山水“比德” ,至汉而感退化。文艺家对山水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是从《楚辞》时代至南北朝 ,有宋玉肇始的赋家山水 ;顾恺之、宗炳等的画家山水 ;袁崧、谢灵运等的诗文家山水 ,呈现为三种类型和三个相衔接的阶段 ,人们终于突破了头脑中“比德”等种种障碍 ,而对大自然山水“情用赏为” ,并有诗文绘画中再度的审创造。山水学经历漫长的发育期 ,终于成型 ,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6.
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发挥新奇丰富的想象,调动比喻,拟人等手法,精细生动地描写了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和妩媚的持征,营造出妙生动的意境,从而洞察到生命的本质,而作者的情感从始至终都体现出一种含蓄深沉。  相似文献   
27.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李渔《芙蕖》) 高中语文第一册对这篇课文的注释中,将“群葩当令时”注释为“正当各种花开的时令。葩,花。当令,正当时令”。这个注释表面看来,通顺明白,但将其放在全句的译文中去,即为:“正当各种花开的时令,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它们开花前和开花后,是人们经过不会过问,无人欣赏的时候”。全句语意显然别扭不通。这个问题出在对“当令”二  相似文献   
28.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