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3939篇
科学研究   34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26篇
综合类   13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美哉!数学     
问题1直角三角形一锐角的角平分线与其顶点处高之间的夹角多少呢?  相似文献   
52.
"角的度量"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的重点内容。然而"角的度量"的教学却是一个公认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学习困难重重。要破解这一难题,教师应分析学生度量角时产生的错误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破解方法。  相似文献   
53.
一、问题背景 上海市杨浦区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数学期末质量抽测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相似文献   
54.
设计一些测试题目,分别在课前和课后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诊断与改进,进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前后测设计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关注学情——尊重学生发展;兼顾平衡——题型综合考虑;前后对应——试题一脉相承。以《角的概念与推广》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5.
56.
蔬菜歌     
正~~  相似文献   
57.
陈新锋 《广西教育》2013,(45):71-71,94
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总是经历由形象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螺旋上升、春风化雨般的教学更能让新知融入到儿童的认知世界中。但对于有些知识的教学,我们教者会感到莫名的困惑,看似简单的内容学生掌握起来却是如此的困难!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学时,笔者让学生从经历知识的起源到深人地理解、创造出新知方面进行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让笔者有了更深的触动。  相似文献   
58.
按照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数学思想为指导.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掌握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直接经验,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落实学生的主人公地位,使课堂真正“活”起来。现在我结合《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59.
《编辑学报》2016,(4):408
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文章格式体例。办刊人几乎都欢迎完全符合自己期刊格式规范的来稿。现按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将《编辑学报》采用的论文格式简介如下,敬请撰稿时遵行。1)题名*(居中,一般不超过20字;文章所属的课题如获各种基金项目资助,则在题名右上角标注"*",  相似文献   
60.
《三角形》一章中 ,部分概念似是而非 ,学生难以作出正确判断 ,在复习中应予以足够重视。一、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三角形的中线是顶点和对边中点间的线段 ;而中位线是两边中点间线段 ,因此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在特定的图形中它们具有特定的位置关系或数量关系。例 1.如图△ ABC中 ,AM是中线 ,DE是中位线 ,DE和AM相交于 O点 ,则 AM与DE的位置关系是。答 :互相平分。 (想一想为什么 )例 2 .如果将上题中的“△ ABC”改为“等腰三角形 ABC中 ,AB=AC”,则结论是。例 3.如果将例 1中的“△ ABC”改为“Rt△ ABC中 ,∠ BAC=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