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17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1.
2001年4月 29日,是所有清华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清华大学度过了她90岁的生日。今天,时间已带走了校庆的喜庆氛围,校友的音容笑貌却长留在春天的清华园,与母校一起历经新世纪春夏秋冬的更替,沧海桑田的变化。 无论时序怎样变换,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能也不会改变:清华的“根”在中国,清华人的“根”在中国。摊开清华90年的历史长卷,历历在目的是清华人与祖国一起“自强不息”的身影,传播世间影响世人的是清华人“厚德载物”的风范,演绎着中国不同时代背景下清华的校风、学风及其精神内涵。清华成立以来,清华学子的心…  相似文献   
42.
《中国德育》2006,1(11):F0004-F0004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始建于1923年,其前身为志成中学,革命先驱李大钊与其他有志于以教育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志士仁人任建校董事。八十年峥嵘岁月。几代人辛勤奋斗,闪烁着历史与时代光辉的“志成”精神传承延绵,积淀凝成三十五中的校园文化精神,即:励精图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有志者事竞争成。  相似文献   
43.
张雅文是一个成功者,她的成功是来自于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无坚不摧的奋斗品格。我们知道她只有小学五年半的正规学历,她从事文学创作时已近不惑之年。仅凭这些,她能成为一名作家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她没有气馁,而是以一种把生命作抵押的献身精神投身于她所钟情的文学事业。  相似文献   
44.
传统文化的起点就是重视生命的价值,鼓舞人们积极地探索宇宙奥秘,倡导一种自强不息的君子行健精神。这种思想在后来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依靠语文的传承,大众的共育,不断光大,形成一种独具民族特征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45.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崇高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伟大事业是崇高精神的结晶。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民族精神进行归类、小结,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46.
语文教学论是一级学科教育学所属二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三级学科。湖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该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博士点的一个研究方向。该校语文教学论学科渊源悠久,积淀丰厚,它由该校前身国立师范学院从1938年衍生。著名语文教育家阮真先生曾在此执教,据说还带过研究生。  相似文献   
47.
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目标上,不仅关注学生获得有关眼睛和视力矫正的知识,而且通过联系生活现象、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通过了解社会对盲人的关爱,以及盲人的自强不息,激发学生励志学习、关心他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48.
宇宙苍穹,周而复始,雷电风雨,不可逆转。“5·12”大地震已过365天。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在德阳,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动魄惊心——那一刻,山崩河绝,大地震颤。德阳大地满是伤痕,数十万间房屋瞬间坍塌;17137个生命顷刻殒灭;全市受灾人口达300多万人。眼见着几代人辛勤构建起来的幸福、平安、欢乐,瞬时被灾难掠夺:经济损失相当于近7年来全市GDP的总和;成千上万的家庭失去亲人,成千上万的人因灾致伤、致残……锥心之痛,周年回眸未绝,千载铭诸肺腑。  相似文献   
49.
《教育导刊》2009,(3):F0002-F0002
增城中学创办于1928年,八十年来历经辗转迁徙,自强不息,不断发展壮大。从初创时的几位教师、十几个学生发展到今天500多位教职员工、106个教学班、6000多学生的泱泱大校;从借用宋代学宫做校舍到鹤岭之下、挂绿之畔的学府,再到如今的“山水园林式”现代化校园,该校已发展成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增城中学优良的办学传统,良好的校风、学风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八十年的迢迢征途,  相似文献   
50.
王尚聪 《宁夏教育》2009,(11):68-68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社会价值观、道德观还没有形成两方面考虑,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