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504篇
科学研究   13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06篇
综合类   268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运动与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中机体氨代谢增强。氨的主要来源: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为骨骼肌的嘌呤核苷酸循环,长时间力竭性运动主要与骨骼肌大量摄取支链氨基酸有关。运动强度递增及长时间力竭运动,骨骼肌产氨增多。短时间力竭运动血氨与血乳酸的浓度呈正相关。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亦与运动后高血氨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血氨可以用作评定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度、运动员机体的机能状态、疲劳程度及运动训练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2.
体育专业学生严重损伤与气质类型关系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陈会昌同志编写的《气质类型测验量表》,对洛阳师范学院体育系38名严重损伤学生的气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38名严重损伤学生中,多血质气质类型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粘液质和多血一粘液质混合气质类型次之,抑郁质类型最少;严重损伤学生与其气质类型、参加的运动项目与损伤部位之间都可能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以期能为严重损伤的早期预防工作开拓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83.
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硒是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由于地壳表面含硒量不同,人类在不同地区生活,血液内硒值不一致。血硒水平低易发生缺硒引起的疾病,过量则发生中毒症状。因此,有必要了解各地正常人群血硒的水平。我们于1986年9月对杭州市224例健康成年人进行了血硒水平的调查。  相似文献   
84.
通过血乳酸测试,分析血乳酸与有效接球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多拍相持的后半段,低耐乳酸水平是导致被动防守和失误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
心肌乳酸代谢及乳酸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静状态时,心肌代谢以有氧氧化为主。运动时,随血乳酸浓度升高,乳酸成为心肌的主要能源物质。耐力训练可以减少运动时心肌的乳酸摄入。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对心肌收缩力、心率、心功能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研究乳酸对心肌收缩力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中观察到乳酸对心肌的负性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为了研究择时营养补充对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和择时营养补充方法在自行车运动员营养调控中的应用,为运动时间营养学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8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在珠海和深圳训练周期内的营养调控进行研究,测试部分血生化指标和心肺功能以及运动现场测试运动能力.结果:本实验发现,运动员在训练期间进行择时营养补充,男子血清总睾水平增加了9.22%(P<0.05);血清CK水平下降40.61%(P<0,05);动态追踪Hb、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在训练周期内,Hb呈下降趋势,但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训练前后比较下降了9.74%(P<0.05),而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水平的波动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以择时营养补充方法应用于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训练期间的营养调控,并遵循"择时补充、联合补充、个体化补充和交替刺激"的原则,可提高运动员体能和促进体能恢复,对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运动后骨骼肌机能的快速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7.
皮肤与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或“机械防线”,其作用有三种:①机械性阻挡和排除作用;②化学物质的抗菌作用,如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胃黏膜分泌的胃酸以及泪腺、唾液腺、乳腺和呼吸道黏膜分泌的溶菌酶等.都有抑菌和杀菌作用;③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击剑运动员备战大赛期间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血睾酮(T)、皮质醇(C)、白细胞(WBC)的变化规律;揭示3个剑种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专项特征.研究对象和方法:选择广东省男子击剑运动员共25人,运用酶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对不同训练阶段Hb、CK、BU、C、WBC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男子重剑Hb、T基础值最高,T和男子佩剑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子佩剑组CK在训练期的变化最为显著,和其他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赛后男子花剑组T值下降的幅度最为明显,和赛前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T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下降,睾酮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血红蛋白和血睾酮对男子重剑组训练负荷的反映最为敏感,表明重剑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要求较高;CK、C对男子佩剑组训练负荷较为敏感,佩剑项目对运动员爆发力的要求较高;花剑比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89.
人体心肺机能第二拐点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和乳酸分析等方法,对20名优秀运动员的实验研究,探讨人体心肺机能达到第二拐点时,血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乳酸水平、以及吸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氧脉博等指标的变化,以初步揭示人体机能第二拐点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人体机能达第二拐点时,以上指标各参数值均明显高于运动起始时刻的数值(P<0.001)。此刻人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强度已达到无氧阈平均水平以上,机体已由有氧供能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占优势。  相似文献   
90.
“个体乳酸阈”与“无氧阈”术语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无氧阈”与“个体乳酸阈”两个术语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论述了“无氧阈”术语之不足,提出了以“个体乳酸阈”一词替代“无氧阈”一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