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32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教育   28309篇
科学研究   1707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836篇
综合类   1162篇
文化理论   109篇
信息传播   1425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719篇
  2022年   400篇
  2021年   638篇
  2020年   679篇
  2019年   618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567篇
  2016年   884篇
  2015年   1420篇
  2014年   3502篇
  2013年   2236篇
  2012年   2630篇
  2011年   2687篇
  2010年   2423篇
  2009年   2382篇
  2008年   2629篇
  2007年   1954篇
  2006年   1526篇
  2005年   1306篇
  2004年   943篇
  2003年   910篇
  2002年   674篇
  2001年   542篇
  2000年   373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佚名 《教师博览》2011,(12):56-57
在近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称,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人类记忆的基本方式。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能用工具将什么东西记录下来时,实际上是在告诉自己的大脑:"你没有必要记住它。"人们不禁担忧:当我们每个人手中的U盘从128兆、256兆升到1G、2G甚至4G时,人类的记忆力会不会也呈指数级地不断衰退?  相似文献   
992.
为考察学校情境下的环境知觉、自我评价对青少年学校满意度的影响,采用感知的学校气氛、一般自我概念和学校满意度问卷对32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学校环境知觉、自我概念与学校满意度呈中等程度显著相关;发展多样性、学习压力、师生关系以及自我概念显著预测学校满意度;环境知觉对学校满意度的方差解释率相对较高,得到了青少年对学校环境知觉和自我评价分别对学校满意度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3.
新闻信息传播的基本目的是引导受众正确地选择各种信息,改变受众的一些理念和认知.然而由于受众认知结构是随个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在接受信息时不可千篇一律.其主动性和选择性之特点,反过来会促使新闻传播的变化.从这个角度看,新闻信息传播与受众认知结构的改变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94.
个体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难解的问题,这主要缘于个体道德认知发生过程中的个体道德认知与真实世界的联系被割裂,或者个体认知结构发展与真实世界的关联被置于静态发展状态。背景关联世界是认知结构与真实世界联系的中介,它处于动态发展状态,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道德问题的解决和道德质疑的回答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刁玉良 《成才之路》2011,(35):38-38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细致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  相似文献   
996.
语义异常在语言中是昔遍存在的现象,虽处于学术研究的边缘,却也一直散见于各种语义学论著中。文章通过对各语义学流派不同观点的梳理,将语义异常现象的分析划分为三种路径:形式的、语用的和认知的,同时指出各路径的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997.
王迪 《林区教学》2011,(1):73-74
认知语言学中将隐喻视为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基本思维和认知的概念化方式。由此可见,隐喻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的基础与手段。人们往往试图运用某方面的知识去理解其他方面的事物,这种方式创造了无数的隐喻。它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两种概念联结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识领域的联想。  相似文献   
998.
刘雨 《林区教学》2011,(1):61-63
对认知语言学领域的莱考夫认知隐喻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作了较全面的介绍与比较后得出结论:虽然语法隐喻和认知隐喻两种理论各自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基本思想,即都承认隐喻是一种语义现象,都试图解答隐喻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意义这一核心问题,两种隐喻理论在运作机制上的差异恰恰是对各自隐喻研究的互补。  相似文献   
999.
基于中美比较的大学课堂教学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大学课堂教学特色(一)中国大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中国的教学理念围绕"知识为中心"展开,重视道德教育。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第一颗心。"中国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即获得"间接经验"的过程,认为在本质上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国的大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00.
王勤 《现代企业教育》2011,(24):264-265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根据学习迁移的心理实质,结合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本文阐述了当代三种迁移理论,分析了大学生学习迁移的可能性,并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