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3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诗言志”。古代诗歌言志有多种手法,直抒胸臆而外,借景抒怀、以古喻今、托物言志等都是诗人寄寓心志的常见方法。所谓“托物言志”,是指诗歌创作中一种凭借外物寄寓心志的表现手法。诗人所言之“志”,有时亦称哲理、情感、主旨、意蕴等,这种艺术方法,可使诗歌含蓄蕴藉。本拟就“托物言志”类诗歌的特征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992.
南北朝边塞诗的创作多采用模拟乐府古题的写作方式,这种表现方式丰富了某些乐府古题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蕴合。尤其是齐梁时代拟乐府赋题法的确立扩展了边塞诗的题材和主题,促进了艺术表现技巧的进步,建立了边塞诗一些特定的意象模式,直接影响到边塞诗的审美走向。  相似文献   
993.
师:同学们好,秋天在不知不觉中来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然后悄无声息地离我们远去,尽管我们有些不舍,但谁也无法挡住秋天渐行渐远的脚步声,于是我们便有了叹息、感伤和留恋。  相似文献   
994.
诗人郑敏从创作实际出发,怀抱着对汉语言文化的深厚情感,重新审视中国诗歌的古典与现在,肯定了中国古典汉语和诗词不能动摇的艺术地位。作为中国优秀的现代诗人,在深受西方文化熏陶下,能够依然保持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诗学的绵绵不绝的热衷之情,印证了传统文化对社会成员多方面显性或隐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夜读郭新民     
一夜深了,大型卡车的马达和不远处建筑工地的挖掘机仍在隆隆作响。在这本应静寂的时刻,城市仍然充满躁动。分贝显示着城市的巨大能量。我在能量的阴影里已经十分疲倦。一个日子接着一个日子,光阴迅速流逝。技术和经济掀起的激流,推着我们的脚步,简直让人来不来回忆,来不及思考,  相似文献   
996.
徐志摩是我国现代新诗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代表性诗人,综观徐志摩的一生,其生命虽然像流星般美丽而短促,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也仅仅短短的十余年。但是,其文学经历和文学成就却是非凡的。因此,用现代的新文艺观与审美观去看待与评价徐志摩其人其诗,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7.
在“心学”的影响下,南宋中后期的大批士人开始以一种“自作主宰”的美学观点来审视处于独立状态下的诗歌创作。在诗歌创作理论和诗歌评点领域,刘辰翁大胆引入了“直致心辞”、“尤贵情真”等诗歌点评标准,并在对杜甫、李贺、王安石等著名诗人的诗歌评点过程中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诗歌审美方式,为元、明、清及近代的诗歌评点奠定了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998.
在诗歌教学中对古典诗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启迪联想,加深理解,容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同时也可以收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教学效果,为此本从弄清诗作原意,探讨意境,辨别创新与因袭,区别构思的巧拙,把握风格的异同以及探索诗作艺术成就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寻求古典诗歌教学的一种路子。  相似文献   
999.
李金发受西方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创作的象征诗,扩大了中国新诗的艺术表现领域,为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无疑是推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在中国传播最力的诗人之一。对他的诗歌理论及创作,放在文学史的长河中去观照,既可使我们避免重犯过去的错误,也可对其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00.
唐代北方有浓厚的尚武风气,这不仅是因为北方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尚武传统的延续,同时也是唐代边塞形势和时代化的反映。诗人受尚武风气熏陶,投笔从戎,走向边塞,又在强化着尚武精神,对其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