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511篇
科学研究   119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121篇
综合类   135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2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剑,是中国古代兵器的一种,在外观、质地、用途等方面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远超其他任何武术器械,然而目前有关剑的表征性价值的研究极其匮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各时期剑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进行探究,发掘剑在不同历史时期具备的多种深层隐性的表征性价值,如“正统”“皇权”“光明正大”,以及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研究发现,“剑”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由此赋予其“百兵之君”“诸器之帅”等美名.本文旨在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政治、文化、宗教等诸方面的隐匿价值.  相似文献   
32.
33.
《夜莺颂》是济慈优美的颂诗之一。在这首诗里,他表达了这样一种梦想:即在夜莺的引导下,抛开人生所有的忧烦和痛苦,通过诗意的冥思和飞腾,让心灵消融在一个理想的王国。对于这种梦想,本文在写作上一方面作出静态的评析,另一方面也就诗人的思路作了一些诗意的阐释和深化,以期更好地传达这首名诗迷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34.
对辅音音素在英语语音修辞中的功能及表现形式进行了一些探讨,以便更清楚地了解辅音音素在英语语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荣格和弗莱的原型批评为进行人类化和学深层结构的整体性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本认为,探究中国化精神内核,审察神话原型“天”的隐喻意义,至为重要。在此。力图追根溯源。透析远古神话中“天”的概念及其天人关系,提出对中国化的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36.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它问世以后,许多当代评论家对它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部不道德的作品,甚至有人斥之为有毒之作,但是也有许多评论家认为它有着道德的内涵。近年以来,随着对王尔德研究的深入,随着作者的影子在小说中的淡化,对它进行重读已势在必行。本文应用后结构主义的修辞和互文性阅读策略,从小说的象征、王尔德的真实观、自我观和面具观等方面重读《道连格雷的画像》,揭示小说意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7.
哈哈镜里看拉美——论《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吸引了全世界不计其数的读者,它以其奇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个魔幻般的世界,使拉美19世纪的历史进程如哈哈镜中的影像,夸张而真实地得以反映,体现出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38.
本文粗略分析了《诗经》对鸟兽草木的比兴运用,认为对这些动植物的描写是使其充当触媒体的角色增强诗歌叙事特别是抒情的作用。同时,《诗经》中鸟兽草木的比兴用法有助于了解古代各地的风俗与民情,从而增加我们对古代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39.
在封闭的空间,群体对死亡的抗使“政治权力”成为通向“生存”的唯一力量。其合法性来自于对时间的预设,来自对过去时态的死亡力量的抗拒,同时,喉堵症又是三姓村人体验自我关于希望的证言。他们迷失于追求希望的行动之中,而自食“皮肉”,《日光流年》是全球化语境中,关于自身历史性的一幅肖像。  相似文献   
40.
鲁迅的《野草》是一部具有神秘色彩的象征主义散文诗集。发表方式的独特,出书编序的慎重,隐晦难懂的意蕴,说明《野草》的创作有别于《呐喊》和《彷徨》。鲁迅似乎并不在意读者懂不懂,但《野草》却是鲁迅的最爱。鲁迅一再申明,他并不希望青年读他的《野草》,《野草》只属于他自己。真正走进《野草》的艺术世界,才发现这部诗集实为爱情讴歌,为爱情作证。其实,《野草》是一部具有象征意蕴的爱情散文诗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