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4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奥运让政治走开!" 愿景?尊重.事实?瞎说. "奥运让政治走开!" 官员说,是宣传;记者说,是无知. 人称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的顾拜旦自己就这样概括1896年雅典奥运会的影响:"一是竞技方面的,二是政治方面的.不仅解决了持续若干世纪的东正教问题,还提高了希腊国王和王子个人在国际上的威望."这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因政局动荡、财政吃紧,希腊首相坚决反对,但顾拜旦的游说让康斯坦丁王子意识到奥运会能提高王室的影响力,能唤起希腊民众的国家意识;结果首相被迫辞职,奥运会靠民间捐款开幕.  相似文献   
102.
奥林匹克会旗(Olympic Flag) 奥林匹克会旗 奥林匹克会旗白底,无边,正中印有五色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会旗的设计和大小与顾拜旦在1914年的巴黎代表大会上提交的样旗的标准一致。  相似文献   
103.
作为现代教育界的卓越先驱,蔡元培和顾拜旦都十分重视体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了解他们的体育思想以及在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方面见解的异同,对我们目前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人文奥运"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4.
<奥林匹克宣言>原本是顾拜旦于1892年11月在巴黎索邦大学的一次演讲,但讲稿遗失很久,在1994年才被发现,后世称为<奥林匹克宣言>.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奥林匹克历史文献.顾拜旦分析了当时的世界,特别是欧洲体育发展的状况和趋势,首先提出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议.研究从<宣言>产生背景、内容、意义3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05.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经创作了一首歌颂体育的诗《体育颂》,这首诗作广为流传,其中的段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06.
刘翔因伤退赛的不幸消息,使全世界关心中国体育发展的人都感到震惊和惋惜,对于中国体育界更是件令人痛心的事件。从中央到普通老百姓,都纷纷表示慰问,甚至有人为他流泪。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刘翔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实在太大了。首先是来自全国人民期望的巨大压力,其次是广告商给他的压力,再其次是对手,如古巴小将罗伯斯的优异成绩给他带来的压力。这三重压力就像是“三座大山”,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从这点看,他的伤痛不仅在脚上,而是在内心深处,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刘翔的东山再起只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07.
李卫 《集邮博览》2008,(8):114-115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专题邮集共有80个贴片,它主要有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神地—奥林匹亚,第二部分介绍现代奥运会历史,第三部分介绍现代奥运会比赛项目,第四部分介绍现代奥运会的场馆和设施,第五部分介绍现代  相似文献   
108.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由于受到古希腊唯美文化、家庭艺术背景、欧洲现代艺术、欧洲哲学美学理论的影响,成为了奥林匹克应与艺术结缘最积极和最坚定的倡导者。为了加速这一倡导的实现,顾拜旦于1906年5月23日在巴黎发起召开了关于艺术,文学与体育关系的研讨会。顾拜旦邀请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会议。讨论范围涉及了社会、文化、哲学、体育、艺术、美学的话题。大会通过了七项决议。大会一致同意体育应与艺术结合,提高体育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氛围。尽管会议决议,从1912年开始的奥林匹克的艺术比赛在1948年终止,但大会的价值为奥林匹克运动奠定了美学理论基础,1906大会具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尹晓辉 《新体育》2011,(6):27-27
在中国体育博物馆,珍藏着一个的奥林匹克杯。 奥林匹克杯诞生于1906年,是由“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先生倡议,在1906年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通过的,旨在表彰对奥林匹克运动做出很大贡献的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或其它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110.
王正廷,1882年9月8日生于浙江奉化,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后赴日创办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日本分会,孙中山亲自为其主持仪式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赴美留学。中华民国成立以来,先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要职,1921年起兼任中国大学校长。1949年移居香港,1961年5月21日在港病逝。王正廷是中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