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31篇
科学研究   37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ABC分类管理法,以湖南省竞技运动项目布局为例,对其项目的合理布局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为竞技运动项目的布局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
党管人才原则是高校人才强校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指导思想,是确保高校人才工作正确方向的重要保障。高校党委应厘清职能、合理定位、强化领导,通过人才工作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工作体制与机制的完善以及和谐的人才环境的营造,使高校人才工作满足高校科学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3.
羽毛球项目是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但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技术教学模式不能真正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羽毛球运动,所学的“技术动作”也难以在比赛中运用而转化为“技能”。为改变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的现状,将“领会教学法”引入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通过一年时间的教学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表明:应用领会教学法教学的班级学生...  相似文献   
24.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快捷、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介绍了网络教学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和作用,研究了网络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并提出了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些措施,以期为日后的网络教学情感交流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实训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使专业实训更迫近社会需求,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为此研究了一种更贴近实际应用的教学策略——项目教学法,并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应用尝试。就项目教学法在《网络技术》实训课程中的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6.
针对现阶段非计算机专业学生VF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和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是符合VFP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学生掌握VFP数据库交互式操作和基本编程方法,可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7.
从构成语境的五个因素(情景、参与者、目的、途径和行为顺序)入手,对交际教学法在源发语境(BANA)和使用语境(中国)的应用进行比较后发现:在交际教学法的源发语境中,英语教学是一种"在用中学"的工具型教学模式。在中国的使用语境中,英语教学是一种"学会使用"的课程型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语言观和教学观。这些差异导致了交际教学法的有效性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8.
翻译是一种跨语际和跨文化的信息传播。商标翻译则是品牌向另一种语言文化传达其特色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并且促成消费。因此,为了达到目的,翻译必须符合目的语文化,顺应消费者心理,翻译策略也由目的来决定。针对奢侈品中译案例里出现的富贵式翻译方法,从目的论三法则角度进行辨析,探讨翻译目的论在奢侈品牌营销领域的体现,及其对于具体翻译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29.
唐德宗是位独特的爱好诗歌的帝王,对其执政时期贞元诗坛诗风的影响是显著的,他通过宫廷诗风、科场诗风再到主流诗坛诗风的传递途径,推行"精雅"诗风,贞元诗坛主流诗风是大历诗风的延续。  相似文献   
30.
结合高级英语的课程特点,笔者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观构建了任务驱动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寻了一条高英课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以真正有效地改进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