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教育   1615篇
科学研究   47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71篇
综合类   168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3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基于安徽省1995-2013年的年度数据,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选取的多维变量中得到代表变量信息的主要因素,以消除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其次通过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安徽省服务贸易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人均GDP、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安徽省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人力资本、安徽省服务贸易开放度、安徽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安徽省城市化水平和汇率均与服务贸易额呈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安徽省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2.
深化文艺美学研究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一门学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智慧。当代美学研究要实现从知识和学问向精神和智慧的提升,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必由之路。中华美学是世界上最重视生命价值与精神追求的美学形态,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文艺美学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兴"是中华古典文艺美学中最重要最具民族特色的基元性范畴,"兴"论美学是中华古典艺术和美学的文化原型,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生动的集中体现,"兴"论美学研究对于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文艺美学研究角度,以中华古典兴论美学为例,探讨如何深化文艺美学研究,实现兴论美学的现代转化,使之成为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从而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3.
Since the controversial finding of the Coleman Report (1966), which was that school resources had little effect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comparing to family background, huge literature has emerg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above finding in countries other than the United States. The Heyneman–Loxley work (1983) presented for the first time clear evidence that variation in school resource quality could matter more than variation in family inputs in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Following this literature, and using TIMSS 2007 data, we attempt in this study to revisit the Heyneman–Loxley hypothesis and the related debate regarding the overall importance of schools in explaining variations in student achievement across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n countries. Survey Jackknife regression technique and quantile regressions have been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Our results are in line with those of Baker et al. (2002) showing that the Heyneman–Loxley effect had declined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04.
黄海是台湾具有代表性的科幻小说作家,是台湾科幻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在这一领域创作最勤、最为丰产的作家。黄海小说《银河迷航记》以银河探险为背景,包涵着作家对未来社会人类生活空间的思考,对人的本质与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人的生命状态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人类未来的极大关注与热情想象。  相似文献   
105.
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个人信用风险问题极其复杂,如何对个人信用风险进行管理非常重要。个人信用风险建模是其中很关键的一步。利用某商业银行信用卡数据,构建信用评分模型,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通过采用ROSE(random over sampling examples)方法处理类别不均衡的问题,利用Group-Lasso(AUC准则)方法进行变量选择,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的信用评分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类别不均衡处理的结果比其他模型在判别能力和预测能力上更为有效。采用该方法所构建的模型能够作为客户信用评价决策的有效依据,指导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评估顾客个人信用风险,在实际运用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6.
107.
农业生产性废弃物资源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琳莉  张俊飚  何可  田云 《资源科学》2014,36(9):1925-1932
本文基于湖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户对农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物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处理方式的选择,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生产性废弃物资源的回收利用行为主要受到农业收入、农户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是否参加循环农业相关培训以及是否建立村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的影响。其中,农户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是否建立村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以及是否参加循环农业相关培训对农户回收行为的影响方向为正;务农年限对农户回收行为的影响方向为负。因此,增加农村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的建立,组织农户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农户农业收入以及提升农户的受教育水平,都将引导农户选择科学环保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回收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8.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薪柴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薪柴作为一种传统能源,依然是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主要生活能源。落后的薪柴采集和消费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严重影响着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生态环境,因此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薪柴消费向高效清洁的商品能源消费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陕西省洋县和宁陕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薪柴消费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自然保护区周边家庭薪柴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0.01的显著水平上,家庭人口数、家庭年龄、养殖业收入对农户薪柴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户薪柴消费具有显著反向影响;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个体经营收入对农户薪柴消费具有显著反向影响。因此,通过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加强自然保护区转移支付等方式,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能源消费从薪柴消费向商品能源消费转变,是解决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森林资源破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9.
朱燕妮  陈红敏  陆淼菁 《资源科学》2014,36(7):1469-1477
近年来,居民交通需求的扩大导致交通领域的碳排放量不断增加。而通勤作为交通出行的刚性需求,对碳排放有重要影响。基于2013年"上海居民生活碳消费状况调查"中的交通出行数据,本文测算并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常住居民的日通勤碳排放量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上海市常住居民人均通勤碳排放量为1 213.9g/日,个体间差异巨大,20%的通勤群体碳排放量占总通勤碳排放的80.6%。本文结合发达国家的交通碳排放情况和调研的实际情况,将人均通勤碳排放量3 000g/日及以上的个人定义为显著高碳排放者,此类人群约占总样本量的11.5%;而将目前碳排放量低于3 000g/日,但选择高碳出行方式的个人定义为潜在高碳排放者。通过有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显著的通勤高碳排放者主要是男性群体,而潜在的高碳排放者受接送孩子等家庭因素的影响更多,且多为远郊区的居民。收入和受教育水平高是通勤显著高碳排放者和潜在高碳排放者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0.
基于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以耕地流失显著的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在分析耕地流失时空特征的基础上,不仅剖析了驱动耕地数量减少的宏观政策与社会经济因素,还重点研究了影响耕地流失格局的微观空间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数量经历了快速减少-缓慢减少-加速减少的变化轨迹,这与不同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紧密相关;1990-2010年间耕地流失总量为24.46万hm2,主要流向为建设用地与水库坑塘;②城镇人口的激增和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是驱动研究区耕地数量锐减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③高程因子、距离与交通通达因子、邻域因子均不同程度影响耕地流失的空间格局,其中占主导的是到中心城区的距离、交通便利性以及邻域效应的驱动作用;④未来区域规划应考虑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和区域整体规划以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工矿用地以及与三产相关的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促进耕地资源开发的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