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83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教育   12863篇
科学研究   996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1222篇
综合类   942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05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487篇
  2014年   1412篇
  2013年   1041篇
  2012年   1345篇
  2011年   1511篇
  2010年   1014篇
  2009年   988篇
  2008年   1238篇
  2007年   1394篇
  2006年   1284篇
  2005年   1112篇
  2004年   868篇
  2003年   858篇
  2002年   665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中文理分科”由“应试”导致,并非“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重大问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缺失和错位,才是“影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立、完善以高等学校为主体的考生多元素质评价、高等学校多样方式选拔、录取制度是纠正“应试”固疾的必行之路。  相似文献   
62.
63.
1933年7月英、法、德、意四国“谅解与合作公约”的缔结,是希特勒上台后欧洲大国间第一次外交互动的产物。英国出于挽救裁军大会的考虑,对意大利倡议的“四国公约”极力推崇,并在协调法德分歧、促成公约的缔结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虽然“四国公约”最终因法德两国政府拒绝批准而成为一纸空文,但英国在“四国公约”问题上的表现,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德国纳粹势力上台初期,英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即力图通过促成普遍裁军来实现欧洲大国间的和解,从而避免可能的战争风险。  相似文献   
64.
鲁迅终生处于被利用的境况,他不断为此而困惑,而苦恼,然而却始终陷于此而不能自拔。这一方面表现了人性的窳劣,一方面也表现了鲁迅心地的单纯与致诚。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从简析《喧哗与骚动》看似混乱无序的篇章结构,以及布局上总体时间的神秘性着手,在此背景下把昆丁的自杀看成是他生命体验中超越的瞬间,体悟出人在时间中存在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以宁坡外滩这个特定的区域为例,以外滩风貌的演变过程为线索,计究外滩历史变迁过程对其风貌的影响,以及在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对现有历史街区给予精心的改造与保护,从而带动整个宁波城市风貌的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67.
本文阐述了创新教育与体操课堂教学特征及其教学效果 ,列举了课堂上创新教育的常用方式和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措施。通过技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8.
本文就中国女篮参加第14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的赛前准备工作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该队应吸取历史教训,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认真分析对手情况,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提高防守水平并切实把心理准备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69.
傅道华  孟宪林 《体育学刊》2006,13(6):118-120
以第38届世锦赛双杠决赛选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今世界双杠D组以上动作的创新与发展。主要有:支撑前摆转体和支撑后摆跳转540°,分腿前空翻114屈臂撑;挂臂前摆屈体后空翻2周挂臂和挂臂前摆转体360°倒立;向后大回环屈体后空翻2周挂臂和梯佩尔特直接屈体前空翻;后回环转体360°倒立。  相似文献   
70.
关于我国全运会体制的科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运会是我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最高组织形式和最主要的体制,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全运会体制褒贬不一,对全运会体制改革的呼声也日趋激烈。回首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面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我们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全运会体制的时代性、科学性以及这一体制存在的利弊,为我们重新认识、不断完善这一体制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文章试图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力争准确客观地评价全运会体制的现实性和科学性,并对全运会体制改革走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