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4050篇
科学研究   47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36篇
综合类   28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628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职IT专业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压力日趋严重.原因在于高职毕业生技能不突出,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受传统思想束缚,就业地点过于集中于大城市.为此,学校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52.
本研究基于北京大学2009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抽样调查数据,针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高度复杂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征,运用复杂性科学研究中的神经网络拟合仿真方法,较好地分离出性别差异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征和流动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性别因素将会导致10.89%的薪金差距;男性获得就业地户口的机率比女性高出9.27%;从整体上看,男女大学生就业单位性质的差异并不明显。相对上述就业工作特征,毕业生流动特征的性别差异较为显著:男性毕业生比女性具有更强的流动性,除了就业流动以外,上学流动、毕业流动的性别差异度分别是19.5%和23.77%,全流动差异更是达到了40.57%;而男女毕业生就业流动概率的差异度仅有2.77个百分点,其主要是女性的流动惰性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3.
基于麦可思公司公布的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的统计数据,在考虑省际空间效应影响的前提下,运用经典回归和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内地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省域社会经济因素。结果发现,省域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毕业生人数都对本省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产生积极影响;非211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域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4.
杨毅  李大林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88-90,122
高职院校每年新增实训设备生均值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因素,建立两者关系的阻滞增长模型,求出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最大时的新增实训设备生均值,对各高职院校实训设备投入资金的管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5.
近几年,就业难成为许多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的非认知技能,认为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强化学生的技能竞争,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大学生才有能力在严峻的就业难问题上把握机遇。  相似文献   
56.
陈昊 《成都师专学报》2011,(5):113-116,128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对外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成果,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对外贸易与劳动力流动关系和对外贸易的劳动力集聚效应三个方面来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本文从这三方面分别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二者关系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猛发展,高职毕业生就业人数与日俱增。面对这种情况,必须积极鼓励和引导高职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并为毕业生就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8.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庞大的就业队伍,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各界及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也在为帮助大学生就业而不遗余力。但面对中国就业市场巨大的矛盾、压力和困难,我们必须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9.
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院校必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60.
就业、创业教育模式新探——以赛扶教育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赛扶又称"全球大学生企业家联盟",是一个全球性的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组织,对大学生的创业、就业素质培养和实践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探求赛扶组织成功的奥秘,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配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其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就业、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模式;体验式就业、创业教育的模式;创业精英意识培养的模式,并对现在的就业、创业教育中的瓶颈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业、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