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0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70篇
教育   96290篇
科学研究   4477篇
各国文化   164篇
体育   2790篇
综合类   2800篇
文化理论   348篇
信息传播   6373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416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593篇
  2020年   722篇
  2019年   786篇
  2018年   435篇
  2017年   854篇
  2016年   1119篇
  2015年   1954篇
  2014年   5268篇
  2013年   5442篇
  2012年   6723篇
  2011年   7925篇
  2010年   7298篇
  2009年   7234篇
  2008年   8344篇
  2007年   6595篇
  2006年   5742篇
  2005年   5712篇
  2004年   7136篇
  2003年   7840篇
  2002年   6777篇
  2001年   6842篇
  2000年   7540篇
  1999年   1815篇
  1998年   1069篇
  1997年   395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方针,分析了高校应重视对学生从适应性学习到创新性学习的引导、重视人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教育、重视引导学生做终身学习的实践和倡导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3.
素质教育与个性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是新中国教育史上最好的时期。人们对压抑个性、扼杀特长、窒息创造力的传统教育的弊端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清晰,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改革实践广泛展开。然而,勿庸讳言,时至今日,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呼喊多年,也已经开始在局部范围内取得初步的成效,但就整体而言,“素质教育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教育本身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语)不少地方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原教育部陈至立部长语)若到中小学去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在…  相似文献   
94.
贺词贺信     
《宣武教育》2004,(1):1-12
  相似文献   
9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要在21世纪实现复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正是在时代潮流的要求下,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  相似文献   
96.
97.
英语教学与世界公民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公民的培养是全球时代的教育目标。在世界公民的培养中英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致力于世界公民培养的英语教学 ,强调的是教学中的人与人、人与文化的沟通和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8.
1前言 所谓创新,我们认为是具有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才能来提出新问题,新观点,并具有进行革新与创造的活力、意志和勇气。创新是以探索为前提,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高师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分学科和术科两大类,术科教学时数约占专业课程方案总时数的50%左右,术科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培养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发现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以下探究。  相似文献   
99.
语文教育与人文浸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应着意于审美和人文的浸润,经潜移默化的作用,追求人的性情的养成、人伦观念的明确、思想的锻锤、民族思维特征的保持、历史真实的探知、汉语韵律的体味、文辞的赏鉴,这些都与形成一个民族崇高而永恒的气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建设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的提炼与总结,通篇贯穿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这条主线,体现了“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但目前人们对《纲要》仍然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理解上的偏差,严重阻碍《纲要》的贯彻实施,本文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三个方面对强纲要》进行理性认识,以期赢得广大同仁的强烈共鸣,为《纲要》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顺利施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