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焚书坑儒     
秦始皇统一六国,天下初定之后,就想找出一个办法,使国家长治久安,能传给子孙万代。当时有前三朝现成的分封制度可以效法,但是秦始皇不想这么做,他从前三朝灭亡的事实看到,这个办法不可行。  相似文献   
12.
秦汉之际在社会各阶层普遍地存在裂土分封思想 ,其实质一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 ;二是百家争鸣对秦大一统思想的否定 ;三是传统宗法分封制的历史残留。这是造成秦朝覆灭的重要的客观因素 ,在历史上有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赖·癞·籁     
赖字是个姓氏,它本是古代分封诸侯时的一个国名,赖国有人自此以国为姓了。赖字可讲作善,比如《孟子》中有富岁子弟多赖的句子,此时的赖即是善良之意,千万别理解成有钱人家子弟多赖皮呀!当然,赖字确实有时可讲作不认  相似文献   
14.
邱峰  习萍 《兰台世界》2007,(4S):59-60
《明一统志》载:“始皇二十四年,王翦来楚,虏负刍,明年置庐陵、安平、新淦三县,属九江郡”。秦始皇废分封诸侯,立郡县制将天下分为36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西晋分封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西晋分封制度的研究。以往大多集中在评价它的政治作用方面,而从典章制度的角度进行探索的较为少见。由于这个缘故,分封制度本身的某些问题,至今仍然比较模糊,以致近期出版的史学著作中,很难展示出西晋分封制度的发展过程,甚至有人把曹魏制度视作西晋之制。有鉴于此,这里特提出分封中的阶段性、等级与户邑标准等几方面的问题,来加以讨论,以抛砖引玉。关于西晋分封制度的阶段性、等级与户邑标准,可以从西晋大臣石崇、何攀两人的一段奏  相似文献   
16.
仲长统为汉末著名思想家和政论家,其行政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反分封的行政权力论;“政在一人”的行政体制论:以刑助德、法有变复的行政实施理论;“选用必取善士”的人事行政理论;“复井田”、提高税率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等。  相似文献   
17.
徐吉 《新闻世界》2012,(5):252-253
明太祖在建国初年,大肆分封自己的子弟就任藩王。对于谙熟历史,权术之道的太祖来说,实在有些难以理解。前朝因为分封所导致的祸乱比比皆是,太祖也是心知肚明,那为何他还要大肆分封,他又有着怎样的想法,本文将对此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舜封象弟论     
舜封象弟故事的意义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表现了舜人所不及的悌的品质,另一方面也说明舜公德意识、法纪观念匮乏。儒家极力渲染舜帝之悌,其主观愿望或许是好的,但其结果却是腐蚀了人际关系,污染了官场风气,养育了依赖性的人格,从而为贪渎化的孳生和蔓延准备了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图一所示)中提到,西周初期的封国主要有晋、卫、燕、宋、鲁、齐等国家。对于这些封国类型的表述则是“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异姓诸侯国的情况则不尽相同。其中既有功臣、姻亲.也有原来的附属国。周人还把一些殷商遗民强制迁徙到姬姓封国区域内,以利监督.便于管理。周人也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  相似文献   
20.
舜封象弟论     
舜封象弟故事的意义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表现了舜人所不及的悌的品质,另一方面也说明舜公德意识、法纪观念匮乏。儒家极力渲染舜帝之悌,其主观愿望或许是好的,但其结果却是腐蚀了人际关系,污染了官场风气,养育了依赖性的人格,从而为贪渎文化的孳生和蔓延准备了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