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96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608篇
教育   43977篇
科学研究   6480篇
各国文化   137篇
体育   4068篇
综合类   2810篇
文化理论   263篇
信息传播   5389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800篇
  2022年   528篇
  2021年   844篇
  2020年   935篇
  2019年   852篇
  2018年   526篇
  2017年   927篇
  2016年   1290篇
  2015年   2035篇
  2014年   4663篇
  2013年   4438篇
  2012年   4973篇
  2011年   5701篇
  2010年   4725篇
  2009年   4427篇
  2008年   5498篇
  2007年   4152篇
  2006年   3163篇
  2005年   2867篇
  2004年   1956篇
  2003年   1807篇
  2002年   1599篇
  2001年   1429篇
  2000年   1109篇
  1999年   454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239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71.
二十一世纪的新闻传播呈现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多足鼎立的竞争态势。广大受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动态新闻和浅表层的直观反映,他们迫切需要了解深层次的新闻。而栏目的设立,恰好迎合了新闻传播中受众的需求。栏目在新闻传播中越来越发挥着它独特的功效。  相似文献   
72.
体育无形资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体育无形资产的概念,从体育无形资产的授权性及交易的安全性方面分析体育无 形资产的特点,并对体育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进行经济学分析。建议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与体育 无形资产相关的法规政策,从而正确引导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的经营开发。  相似文献   
73.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主旨是要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因而中考要渗透新一轮课改的理念。辽宁省2003年中考物理试题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尤其注重探究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应该说对今后的教学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4.
社区体育本土化发展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社区体育工作开展不平衡的现状,有必要对社区体育本土化发展的问题作以探讨和分析.社区体育本土化的目的在于增进社区体育发展对本土性社区体育工作的认识;在于增进社区体育在本土社会的广泛开展;在于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体育方法;在于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体育理论.社区体育本土化还具有整和性、普遍性、差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5.
民族体育的特征、功能和传播方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民族体育的性质是一种初级文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活动形式简单、粗糙;内涵鲜明、生动;地域特色浓郁。其基本功能是娱乐;教育;整合。其传播方式主要有:文化同步的发展;使民族体育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沟通;文化交流使民族体育之间进行着有意识地融合;民族生产力的发展,形成对异族体育文化的接受。  相似文献   
76.
高海波 《当代传播》2001,1(6):64-6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权力开始转型,公、私两大要素发生分离,公共领域这一崭新的舆论空间带来了新的舆论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舆论提出了公共性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表达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大众传媒成为主要的舆论手段,基于上述变化,本认为,我国当代社会舆论已具备公共舆论特征,并将导致舆论学研究的转向。  相似文献   
77.
78.
开展体育科学研究,探索体育教学规律,解决现实体育教学与训练问题,促进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科学研究的重点应当是体育教学与训练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应用性研究。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体育科研还存在这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其一,教师承  相似文献   
79.
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卞之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贡献,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卞之琳30年代的诗歌创作,不难发现,对人生的沉思,是其诗歌持久的主题。这种沉思是以两种形式表现的:一是对自我以外的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的沉思,一是直接对自我人生的体验和沉思。就思想性而言,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它是诗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沉思的结晶。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