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170篇
科学研究   117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64篇
综合类   82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野草》是鲁迅于黑暗年代的彷徨时期创造的文学产物,标志着鲁迅诗化生命哲学的成熟和文学现代性的初步探索。《这样的战士》展示了一个面对无物之阵永不妥协的战士形象,他用前行的步伐追求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孤独战士的超人意志、无物之阵中的悲观心态、历史中间物的绝望反抗,既是鲁迅独特的生命体验,也是其一生战斗精神的真实写照。这样的战士是鲁迅的自我画像,他高举投枪刺向无物之物的姿态,正是鲁迅这位孤独者悲情韧战精神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52.
53.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哪里有注意,哪里才会有思考和记忆。注意是认识和智力活动的门户。注意分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类。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作任何意志努力就能实现的注意。它能吸引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活动,在刺激物的强度、对比、运动变化、新异性的作用下,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文就语文课堂教学中无意注意规律的运用谈些个人  相似文献   
54.
叔本华对于人的生死的理解进一步阐明了欲望的循环结构,揭示了生存在意志和表象所构成的世界中的人的不可救赎;另一方面叔本华并没有放弃人类自身的救赎,那就是个体走出欲望的网罗,走向艺术的境界达到内心的真正平静。  相似文献   
55.
青春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一种心态;不是玫瑰般的脸庞、红润的嘴唇和敏捷的双腿,而是坚韧的意志、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无穷的激情;青春是生命深处的一股清泉。青春意味着勇气多于怯懦,青春意味着喜欢冒险而讨厌安逸。拥有此种品质的人之中,六十岁的老人往往多于二十岁的年轻人。没有人只因年龄的增长而年老,  相似文献   
56.
战胜自己     
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从小我就崇拜一个又一个战胜别人的强者。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战胜自己"才是我奋斗的目标。保尔·柯察金战胜了自己,让世人看到了他那钢铁般的意志;张海迪全身高位截瘫,但她自学好几门语言,还是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57.
在没有水的时候,各样的生命被死神从领土上驱赶前行,唯一留下来的是土——支撑着所有生命与自己生命的泥土。在最后一点生命被榨干的时候,它们留下最后也是最坚定、最宝贵的意志,用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把这最重要的部分压进自己的骸骨,然后用哆嗦着的、枯瘦的手抹去嘴角最后一点残笑。这时,一个全新的载体就生成了。成片的泥土接二连三地死掉,  相似文献   
58.
什么是民主?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民主就是统治者不能按照个人喜好做决策,而要根据大众意志做决策,但事实上没有绝对一致的大众意志,那就是按照大多数人的意志做决策。所以,民主制度总是在迫使统治者放弃个人喜好而服从大众意志。在班级实施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59.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现代挑战和德育中对生命伦理的长期忽视,德育出现了许多违背生命伦理的行为和现象。生命伦理教育通过进行生命文化建设,培育新型的生命价值观,以及开展生命情感和意志教育等途径,以此激励人们注重生命,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60.
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多年来,我国一直推行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是人格教育。人格的"认知、情感、意志"三要素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人"、"真正的人"。人格教育必须从人的"认知系统、情感系统、意志系统"三系统的构建和培育入手,设计系统构建要素和教育内容策略,有效促进个体身心素质整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