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163篇
科学研究   117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64篇
综合类   81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教学艺术形成意志的培养是指教学艺术形成所需要的自觉性、自制性以及坚持性的形成与发展.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调整,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自觉性的提高;自我监控能力是自制性的主要内容;坚持性是与克服教学艺术形成中的困难紧密相关的.教学艺术形成的情感培养是指教学艺术形成所需要的职业道德、教学美感以及教学理智感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关于"伦理"与"道德"的异同,存在许多不同见解.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二者经常混用,但在学理上作出分辨仍然是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将采取黑格尔式的立场,将"伦理"看做实体,而将"道德"理解为精神,即"伦理"与客观世界的现实运动及其过程、环节相关,而"道德"主要与主观世界的意志自律和意图显现相关.并且我们还将从这一角度考察行政伦理与行政道德的概念所指及其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3.
一首诗该从什么地方教起,这是不成问题的伪命题。“诗无达诂”,同样,教无定法。诗歌如何教,首先关涉到教师如何解读的问题。没有个人意志的参与,任何的教和学都是平庸的、了无痕迹的。  相似文献   
994.
加拿大当代著名女作家卡罗尔·希尔兹的长篇小说《分居时期》描述了查斯和乔克夫妇长达十个月的分居生活。期间妻子有一次不忠于丈夫的外遇,但事后能理智对待,以家庭大局为重,回归以往的美好生活。本文结合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相关理论,分析乔克发生婚外情时自由意志和理性意志之间伦理冲突的过程以及小说创作时的社会伦理环境,从多方面探究导致乔克"婚外情"产生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提出国家考试应该充分体现国家的意志,并通过对充满国家意志的英国国家考试改革的剖析,阐明我国高考改革中应如何借鉴英国国家考试改革的经验,把我国考试改革更加推向科学化。  相似文献   
996.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个人的白日梦”。通过分析简.爱的“白日梦”———三幅画,揭示简.爱的深层意识,认为它是简.爱对其生存处境的悲观描述和“王冠意识”的艺术再现。  相似文献   
997.
在促成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建立所谓“三立”功业的诸多因素中,其心理素质及个性品格起了不小的作用,故梁启超在论及曾氏成功之由时,有其独凭“毅力”取胜之说,曾氏个性品格从智力、意志、品性等方面都有值得探究之处,且具有崇尚“倔强”,战胜自我:追求“坚忍”,战胜对手,厉行“拙诚”,埋头若干等诸多特质,颇有批判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文本中一再重现的“永劫回归”哲学观进行探讨。在哲学层面上把永劫回归与生命意志看作是人的存在的一组哲学上的二元对立来理解,并推演出必然性与偶然性、重复性与一次性、轻与重、灵与肉等一系列西方精神发展史上的二元对立关系来,以此来探讨人的生存困境;在文本层面上则以这些二元对立来理解小说的存在观、人物的生存困境和现实行动,从而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曹禺在剧作<雷雨>中成功地塑造了蘩漪的形象.从蘩漪的身上我们看到她在生命本能促使下开始了对幸福的追求,但受社会环境、生存环境、家庭出身等诸多条件的制约,她失去了自我,在意识的觉醒与忘我的追求中走向了毁灭的道路,在爱与恨都燃尽后、完成了她的悲剧命运.蘩漪的悲剧命运也正蕴含了作家对"人的命运"的思考,即对人的存在,人类的命运及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00.
国家意志、太学传统与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回应西方的冲击,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有用之士,晚清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变革传统教育,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京师大学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晚清新政的产物,京师大学堂“为国养士”的特殊定位,使之既渗透着鲜明的国家意志,又与传统太学精神血肉相连,从而形成了渴望进入现行体制参与现实政治、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