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013篇
科学研究   146篇
体育   69篇
综合类   98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1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韦耀阳  项娜  王丽 《教书育人》2011,(18):40-42
一教师职业认同概述近十年来,所有有关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中,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定义都不尽相同,或者是根本没有定义。但是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一个个体和职业两方面综合的过  相似文献   
12.
王海青 《青海教育》2013,(11):86-86
“教师心中有爱,腹中有诗,指上有金,就可以诗意地栖居了。”这是我在山东师范大学参加学习时一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给我很深的触动,也让我回味良久。原来教学也可以成为诗意的生活,原来教师也可以诗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13.
职校班主任目前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本文在学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职校班主任职业倦怠的相关策略,即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进行工作环境的结构性调整,给班主任“减负”;重视班主任自我发展需要。追求人生的自我价值实现;加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图书馆员队伍中职业倦怠的现象比较明显,并对图书馆员个人职业发展及现代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文章就高职院校图书馆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入职阶段教师处于教师生涯的初期,也是教师生涯的关键时期.研究入职阶段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对于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探讨入职阶段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等问题,以期有助于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缓解.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可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社会、学校、教师自身三个纬度对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社会各方对教师职业的重视,教师自身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对教学行为进行恰当的归因、积极调整心态来应对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专题访谈等方法,以广州市花都区冠华小学、新华四小、云山中学、大塘中学等20所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及其原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总体程度处于中间水平,值得关注,其成因主要以是社会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工作负荷较大、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的不重视。本文通过研究提出改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年轻教师是幼儿园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他们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着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和幼儿园的发展。因此必须关注和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为他们减负,减压,提高福利待遇等,避免或者缓解他们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0.
职业倦怠: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由职业压力引起的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生涯和发展历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职业倦怠易使教师的心理、生理、行为和情绪等处于不良状态,由此引发的习得性无助感和无力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延缓或阻碍作用,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倦怠的产生,既源于个体人格和职业角色特征因素,又与社会和组织因素密切相关.对于职业倦怠感的缓解,一方面需要组织干预,另一方面需要个体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