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013篇
科学研究   146篇
体育   69篇
综合类   98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1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教师在高校各部门工作的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同时还面临着教师角色的适应、婚姻与家庭、住房、未来职业定位等众多问题,压力很大。因此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本文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消除或缓解策略。  相似文献   
52.
高校院系教务秘书兼职教学档案管理,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他们肩负着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档案管理使命。他们的业务水平、素质修养、工作态度、人格魅力等直接影响着日常教学管理的实施和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但是,工作中的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出现高校院系教务秘书兼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影响了此群体队伍的稳定,妨碍了高校教学管理稳步合理发展。因此,分析他们职业倦怠的成因,提出合理可行的应对策略,促进高校的发展成为极其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高校院系教务秘书兼职教学档案管理,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他们肩负着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档案管理使命.他们的业务水平、素质修养、工作态度、人格魅力等直接影响着日常教学管理的实施和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但是,工作中的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出现高校院系教务秘书兼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影响了此群体队伍的稳定,妨碍了高校教学管理稳步合理发展.因此,分析他们职业倦怠的成因,提出合理可行的应对策略,促进高校的发展成为极其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的现象,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该科目教师的成就感极低。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性质与主科不同,其中还有教师个人人格特征的影响。社会、学校和信息技术教师本人都应该将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及时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55.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处于中度倦怠水平;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比较显示:性别在职业倦怠的人格解体维度上呈现了极其显著的差异,而从教学科、教龄、职称及经济收入方面并没有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6.
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出现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低、抵制与消极心理、教学水平下降以及责任心不强等方面。课改的不确定性、学校的绩效主义、社会的高期望以及教师的角色冲突等因素,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根源。我们应该采取体育教师主动参与、加强学校人文关怀、体育教师自我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和实现自我超越等相应对策,以解决体育教师所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57.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人格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有多种因素。本研究从高校辅导员的人格特征角度来分析职业倦怠情况。对江苏省部分高校280名高校辅导员发放了问卷。最后得出人格特征中的进取能力、社交风度、适意感、自我控制、宽容性、好印象、智力效能这七个因子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都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8.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Maslach提出来的一个概念.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通过实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实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实验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分析,认为可以通过诊断、咨询、辅导等手段对实验教师职业倦怠进行调适和解决.  相似文献   
59.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成因主要有社会、学校、学生和教师个人四个方面。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值过高导致教师的压力增加;学校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和制度建设没有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导致教师的无助、管理学生的困惑;教师个人的人格特质也导致个人的职业倦怠。教师个人要通过心理暗示、学会适应、适当放松等策略提高心理应付水平,学校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职业成长文化、顺畅沟通渠道改善高校教师的成长环境,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0.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备受关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要帮助高职院校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扰,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社会氛围,建立支持体系;构建和谐校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增强个人自适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