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013篇
科学研究   146篇
体育   69篇
综合类   98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1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者逐渐认识到能否处理好教师和领导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着一名教育工作者工作的成败,绝不可等闲视之。这也是现今教师的心理障碍、职业倦怠的主要起因。  相似文献   
82.
随着教育体制中竞争机制的引入,比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再加上一些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平均分,使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教师面对逐渐增加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压力,容易出现挫折感、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笔者访问过的一位  相似文献   
83.
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面对压力,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永远年轻,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与充实?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84.
王锋  李培湘 《职业圈》2007,(22):106
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教育质量,而且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文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5.
体育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新疆少数民族体育女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体育青年女教师比中老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严重,心理落差及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是造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并随着学校层次的提升职业倦怠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6.
为学生减负一直是社会和家长的强劲呼声,而对教师是否需要减负却甚少关注。诸多研究表明,教师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强压使教师的聪明才智无法充分发挥,导致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当前高尔夫行业员工的职业发展情况.采用量表法对168名高尔夫从业者进行了职业倦怠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尔夫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倦怠水平不严重;性别、年龄和工作单位等因素对员工的职业倦怠水平影响不大:员工的职业倦怠水平影响因素主要有从业时间、职位和月收入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8.
图书馆员是一个特殊的团队,有其工作的特性。本文从图书馆员易发生的职业倦怠现象出发,找到了解决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方案与方法,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与馆员自身发展,达到组织与个人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89.
以431位中国企业家为调查研究对象,实证中国企业家的职业倦怠现状及群体差异,并基于社会责任视角探索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消解前因。CSR1对企业家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人格解体、情绪衰竭、无效能感)都有显著负向影响,CSR2对人格解体有显著负向影响,CSR3对企业家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都不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变革型领导会加强CSR1对企业家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以及CSR2对人格解体的消解影响,而交易型领导仅会加强CSR2对人格解体的消解影响,情商会加强CSR1对情绪衰竭、无效能感以及CSR2对人格解体的消解影响。企业家要消解职业倦怠,应主要依赖于CSR1(优势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履行,培养和加强变革型领导风格,提升情商水平。  相似文献   
90.
《考试周刊》2015,(69):21-22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教师职业特性的自身矛盾、职业认同感偏低、考评机制不健全和自我效能感低下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缓解和调适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应途径和对策,以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职业成就感和生活幸福感,更好地投身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