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714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7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52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起初,学生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特别浓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教材难度的逐步加深,部分学生出现了消极情绪,尤其是在高年级,因此,如何维持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激情成了困扰众多小学英语教师的难题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就是学习兴趣。谁都知道,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究竟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呢?  相似文献   
22.
语言的美在诗歌中体现得最为鲜明。孩子们在赞赏诗歌或歌曲的时候,犹如听到了语言的音乐。在优秀的诗篇中,充满诗意的语言揭示出民族语言最为细腻的感情色渊。正因为如此,孩子们喜欢背诗。当孩子重复铭刻于心的语言时,能得到真正的享受。  相似文献   
23.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以下是我在幼儿园剪纸活动中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4.
张敏娟 《天津教育》2014,(17):81-82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都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新课程理念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结合这些教育理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乃是一种使入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儿园教师在努力继承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了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但要深化改革,一系列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6.
孙双雨 《考试周刊》2014,(17):77-77
<正>一、教学观念上思考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反思。"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把学生看做消极的接收知识的容器,单纯地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27.
许传国  汪伟 《学语文》2011,(6):13-14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喈发展的人。”教育中人的发展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才有了“生本”。才有了语文教学中的“功在语文外”“一切皆语文”的说法和观念。只有在语文的教育教学中创设一种或者说自然形成的情境。让师生共同沐浴在这种氛围中,从而唤起身心上的感知、体悟、以及灵魂深处的共鸣,才能使教与学两个环节若水般汇融,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学有所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8.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学是不断生成的,我们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应该在教学中敏锐地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借题发挥,及时调整预设方案,通过我们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把课堂还给学生,成就精彩纷呈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29.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其教育思想,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为解决当前中小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现代社会背景下,学生不读书,不思考,不动手的问题越发凸显,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可以得到教育启迪,指导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30.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这样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自然会带来疲倦。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要求老师"课要上得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正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中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