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人教版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P77中介绍了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其中步骤1是对供、受体母牛进行选择,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现在的高中教辅及习题中都把同期发情使用的激素错误看成促性腺激素,一线的教师也被迫这样讲,对此有必要进行澄清和更正.  相似文献   
62.
观察了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为期2个月训练的血红蛋白、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含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期血红蛋白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血清铁含量具有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不显著;铁蛋白含量未见明显改变;转铁蛋白含量先升后降;转铁蛋受体含量在训练中变化不明显;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先升高后下降,EPO水平先升后降.说明在训练初期,由于运动训练,机体铁代谢出现紊乱,而后通过调整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3.
基因工程制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高技术综合体系.也是国际上优先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诞生以来,最先应用基因工程且目前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便是医药科学。DNA重组技术不仅直接提供干扰素、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基因工程药物,供临床治疗使用,提高对恶性肿肿瘤、心脑血管病、重要传染病和遗传病的防治水平.而且也广泛应用于改造已有的抗生素和生物制品等传统医药工业。基因工程药物已形成一个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本就基因工程制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对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调控以及相关基因和通路的影响,我们利用VEGF可逆抑制小鼠模型,将小鼠模型分为VEGF-A正常组(dox+)和VEGF-A抑制组(dox-)(n=8)。取小鼠肾脏组织提取总RNA,qPCR检测VEGF-A以及部分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FPKM和log2(FC)一值筛选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发现,dox-组较dox+组VEGF-AmRNA水平明显降低;两组小鼠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发现共有1 282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803个,下调基因479个;通过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T细胞活化、脂肪细胞分化产热等,主要定位在细胞外基质以及质膜外侧等位置,且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抑制小鼠VEGF-A的表达可以促进EPO表达上调,从而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65.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刚 《四川体育科学》2002,(2):11-12,14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开发的重组激素类药物.因其能增高红细胞的含量,近些年来被滥用于一些耐力性运动项目中,成为运动中最为常用的兴奋剂之一。本文重点讨论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及其检测。  相似文献   
66.
机体在高原训练环境下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血红蛋白变化有一个或两个峰值,提示下高原后一段时间运动能力高峰期存在;高原训练后EPO水平大幅度升高;红细胞2,3-DPG有明显升高趋势,缺O2时,2,3-DPG使氧离曲线右移是否有利,还值得怀疑,有待进一步探讨。高原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但这种变形能力会随着下高原时间的延续而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67.
对10名有系统训练的国家一级运动员采用中等强度训练和10名无系统训练普通男大学生在基础状态下,血浆心钠素、血清皮质醇(C)、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和生长激素(GH)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测试结果:训练组的血清T和T/C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对机体血清T和T/C比值的基础分泌有一定影响,并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68.
这篇文章讨论了现有的检测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方法,rhEPO可通过增加机体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提高最大吸氧量,从而增强运动员耐力,但滥用rhEPO可能对运动员身体造成很大危害。尽管近十年来,直接和间接的方法都被应用于rhEPO的检测,但没有一个间接指标能达到令人满意地检验效果。在悉尼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采用了一种综合了血检和尿检的方法来检测rhEPO。此外,在将来可能会有人会采用例如基因兴奋剂的方法来提高氧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69.
红细胞生成在间歇性低氧训练中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态观察间歇性低氧训练(IHT)对人体红细胞生成的影响,男大学生15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IHT组,IHT每天吸低氧(浓度14%~10%)50~60min,连续4周。在低氧训练开始前、低氧训练的第1、3、10、15、17、22、24天,低氧训练结束后的第5、8、14天取血测试,结果发现,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增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增多,红细胞计数和压积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不明显,结论: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引起造血系统的活跃,并至少可持续到低氧结束后8天。建议:运动员可在间歇低氧训练结束后8天内参赛,获得良好效能。  相似文献   
70.
论基因兴奋剂的类型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世界反兴奋剂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传统的兴奋剂,如刺激剂、合成代谢类激素内固醇等都逃不出被检测出来的命运,也正是因为这些传统的兴奋剂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一些运动员转而寻求其他方法来提高运动成绩,基因兴奋剂就是其中可能的选择之一。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定义基因兴奋剂为非治疗目的使用提高运动能力的基因、遗传构件和(或)细胞。近年来,基因疗法取得长足的发展,如用来治疗贫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EPO),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基因等,这些技术同样可能被作为基因兴奋剂而滥用。因此,尽快制定法律法规、研究检测基因兴奋剂的方法、保护运动员的健康和比赛的公正性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就兴奋剂的发展史、可能的几种基因兴奋剂、防止滥用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