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教育   4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沧中双周》是民国时期河北省立沧县中学(今沧州市第一中学)的校刊,存续近四年时间,该刊名为“双周”但不定期出版,并装订成册发行,受众为全校师生。《沧中双周》作为校刊,其内容涉及到沧县中学的教学理念、文件通知、教学安排等方面,也涉及文学类稿件。该刊的主要内容为师生所写文章,亦有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解答。该刊的内容质量较高,也对研究同时期河北中学教育和沧州市第一中学的校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2.
在沧州方言中,当一个孤立的音节,进入语言组合中时,有的保持原有声调不变,而有的声调则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与声调出现的语组和位置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字组结构,对声调变化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从二字组、三字组、四字组等几种字组结构出发,对沧州方言进行动态声调分析.  相似文献   
33.
张智俊 《沧州师专学报》2014,(1):97-100,104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沧州市1-9年级开展软式排球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9年级的学校都有软式排球器材,但是正式开设软式排球课,形成教学体系的却很少.分析了影响软式排球开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4.
沧州武术文化的长盛不衰,与其地理条件、历史背景、民族构成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京畿之地和南北要冲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沧州是习武之人的汇聚之地,加之,沧州一带自古有习武的传统,明代又有大量习武的回族军功世家迁入,更丰富了沧州武术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35.
武术是沧州独特的地域文化载体,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也是彰显沧州城市魅力的靓丽名片。如何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很好地融入武术文化元素,营造个性化城市,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沧州武术与城市文化建设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如何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融入武术文化元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6.
沧州武术具有浓郁的华夏民族审美特色,也表现出博大繁复、刚健厚重、独特奇绝的地域风格.沧州武术的审美特质使其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在当下传统武术大众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其审美价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魂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对沧州高级中学这一特定个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沧州市中学武术教学的基本现状不容乐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受重视程度不高,师资力量匮乏,已开设了武术课程的学校,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分别存在着教材系统性较差、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方法单一等问题,以及学生及社会对武术运动及武术教学的认识有失偏颇。为了使武术这一民族传统项目在中学体育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文章针对沧州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作调查分析,对武术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找出根源,提出对策,为推进沧州市高级中学武术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38.
始于明末的沧州回族经堂教育,是带有回族特色的一种宗教教育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宗教人才和普及宗教知识。沧州回族经堂教育作为回族民间教育的主流,它在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回族人才的培养以及回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9.
高等教育事业是知识和人才的基础和摇篮,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一环,高等教育只有走不断创新之路,才能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真正成为促进国家和社会乃至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0.
沧州市地理教育有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地方地理教育在学科设置、内容体系、教育理念及师资培养等方面历经多次调整,在当代社会中,地理教育对于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应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