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2254篇
科学研究   77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10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关键性的人物。他在创作主体介入和感事纪实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词人自我形象和自我感情的介入,使词真正成为表情达意的利器。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将赋体的铺叙手法运用其中,抒发浪迹天涯的漂泊心绪,增强了词的抒情性和叙事性,这些都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2.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起义是因清政府的黑暗统治造成,具有正义性。2、《资政新篇》是建设资本主义的纲领,它翻开了中国近代化的新页。3、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勃兴。4、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促使人们思想观念观念发生变化。5、太平天国促进了“科教兴邦”观念的萌发,影响深远。6、太平军在上海等地抗击英法侵略军的战斗,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53.
在五四运动中,刘一华先生以一个教育家和艺术家敏锐的洞察力和艺术的使命感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了改革,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借洋兴中”,弘扬民族音乐。他的美学观,对当代音乐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4.
刘兰芝是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知书识礼温柔贤淑,婆婆却耿耿于怀百般刁难.刘兰芝不堪其辱,毅然"回家",再嫁前"自尽",千百年以来,人们视为封建压迫下的"殉情"行为.文章以人性为切入点,从心理学角度审视,刘兰芝的"自诉离婚、同意再嫁、毁婚自杀"等行为,对"阶级论"和"殉情说"的历史定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55.
不少香港导演借异地故事构作香港寓言,其中徐克尤其值得重视。根据詹姆逊的看法,怀旧电影借助非历史地拼凑各种有关过去的形象,创造出一种新的过去,传达一种非关历史的“过去性”。在这种定义下的怀旧电影中,徐克的怀旧电影是一个例外,其中的上海想像包含各种来自不同文本的元素,体现了后现代怀旧电影拼凑的特点。徐克着重言志的风格,使他关于上海的怀旧电影,呈现出某种独特的双向性——在追寻过去的同时,指向现在与未来;在虚饰、拼凑的历史性中,产生历史反思。正是这种在后现代主义里追寻历史的坚持,使徐克关于上海的怀旧电影,在同类的电影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维度。  相似文献   
56.
忠王李秀成在第二次西征战略决策期间,没有明确的主导倾向和制定出左右政局的决策,而且对于西征问题也没有具体实施。李秀成本人并不讳言自己对第二次西征的消极态度,对湘军实力的估计始终左右着他在西征中的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57.
小说集《拳圣》中的三篇小说《哀伤自行车》,《天知地知》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显示出刘恒视域中的苦难本体和苦难叙事破涕为笑的演变过程,这种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有关苦难叙事的文化心理的一个镜像。  相似文献   
58.
刘向在其所著的《列女传》、《说苑》、《新序》中,保存了大量对《诗经》的解释性的文字,其义与鲁韩间有异同。而关于刘向《诗经》学在齐、鲁、韩三家中属于哪一家的问题已聚讼千年。本文从《列女传》、《说苑》、《新序》三部著作出发,将其中引诗全面整理,通过其与齐、鲁、韩三家诗的比较,究其不同;通过对其引诗的分类,发掘、还原刘向对于《诗经》的理解,从而述出刘向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59.
20世纪两岸四地学者散文的演进,主要有两个准备期、一个消滞期和两个高峰期。准备期是从一种历史形态到别一种历史形态的过渡;消滞期多是以战争政治、强权政治、教条哲学等为核心的文化情境所造成;高峰期则是文化情境相对松弛、精神创造的空间相对自由,学者散文从指令、接受、反射、融化到新创的两级推进所造成。  相似文献   
60.
萧红与田沁鑫这两个不同时代的思索者,虽相隔半个多世纪,但却通过《生死场》把这两个天才女性的心灵连在了一起,该作从小说到话剧,体现了她们心灵的契合与相通,也显示了她们过人的敏悟、深刻与才华。她们对生与死、男人与女人等等人生基本命题的思考与探索,是真正独立女性的声音,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与价值,表现了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与透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