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707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58篇
综合类   8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启蒙于西方的女权运动,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国女性主义只有约一百年的历史,从其启蒙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女权运动缺乏理论指导。西方女权运动影响深远,激起了全世界女性的维权意识,也加速了我国女性主义的形成,并推动了我国女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2.
在历史文化交汇语境中理解“五四”和“五四”人物,使得对“五四”的理解有了历史的同情。“五四”是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中的一次高峰,中国要面对文化水平远超过自己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民族焦虑,这种焦虑感直接催生了“五四”策略性的激进主义武的文化调整。“五四”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调整:在精神层面上,“五四”提倡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引发了文学革命和整理国故两大文化事件;在社会后果上,“五四”带来了政治和经济组织的重新定向;在制度上,打破了三纲五常,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83.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恋爱的本质、恋爱在婚姻中的地位、怎样实现恋爱自由、恋爱与贞操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同时针对当时某些偏激的恋爱观点和做法,进行了正面引导。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关于恋爱问题的探讨对于当时的人们正确认识恋爱问题、鼓励青年反抗封建婚姻、追求自由恋爱,冲击旧的封建婚恋观,建立现代婚恋观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一次普遍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其目的就是要克服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错误。然而,1942-1945年的延安整风在思想上和方式上却发生了偏差:由以团结教育为主转为以批评排异为主,由温和团结的整风方式转为残酷斗争的整风方式,由反对“左”倾错误为主转为“左”倾错误思想的燃起,由以整顿“三风”为主转为审干、抢救运动。  相似文献   
85.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毛泽东的众多著作中占据极其显著的地位,它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具体理论和内容,也蕴含着深邃的方法论思想。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剖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可以发现其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例如调查研究方法、注重群众力量工作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问题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的工作方法等等。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方法对于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6.
感伤是“五四”新文学的精神胎记。在写实派、浪漫派和现代派的创作中,感伤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表征和审美特质。“五四”新文学中感伤情感涵蕴的精神向度是现代意识觉醒的表征,其情感主题的生成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由此形成“五四”新文学感伤情感的独特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87.
爱尔兰文艺复兴时期的话剧运动对余上沅和他发起的“国剧运动”具有根本影响 ,促使余上沅试图仿效爱尔兰话剧运动对传统的执著追求 ,而试图建立具有民族个性的话剧形式  相似文献   
88.
抵制日货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手段之一.广州人民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下,不屈服于各种反动势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运动.该运动具有发动早、持续时间长、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互相支持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9.
五四运动时期是思想文化剧烈变革的时期。不少学说、思潮传入中国 ,引起一些争鸣、争论。由于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争论中越辩越明 ,广泛传播 ,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 ,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建国初期,在文学成为政治工具的时代,教条主义几乎成了文学创作中的顽症.为了纠正文学创作中的不良倾向,丁玲不但富有胆识地提出了文学创作中所存在的"教条主义"的问题,而且侧重从主题题材、形象塑造和文学功用等方面对文学创作中教条主义的表现和公式化、概念化的成因做出了相当深入的挖掘和剖析,切中时弊,表现了"战胜教条主义"的努力.丁玲对教条主义的批判,既与50年代外在文学情势的变化相关,更关乎其对"五四"文学传统的理解和固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