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36篇
科学研究   40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45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在经济全球化对人类价值观念的冲击所产生的浪潮中,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积极、理智的应对经济全球化,顺应历史潮流,转变对抗性的政治思维,坚持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价值取向,树立全球意识。  相似文献   
32.
赊店帐既是商业领域中的一种经济现象,也是高利贷的一种借贷方式,是一种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相结合的形式,在民国时期的广西农村颇为常见。它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商品经济,满足了农户的生产生活需要,但由于利率的高昂和交易手段的不公正,导致农民受商业资本的控制,遭受残酷的盘剥。  相似文献   
33.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已经50多年了,在这5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人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进行了大胆而艰苦的探索,通过一次次理论问题的解决,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得到深化,使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得到突破,使生产力得到解放。  相似文献   
34.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同时文章也探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问题。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多是跟随经济发展变化的热点问题提出修订,因此还是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又以此服务于社会经济实践。  相似文献   
35.
伴随着社会转型的脚步,近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也发生着剧烈的变革并呈现出其独特的特征:法制创新与民族主义情绪的结合;政府的主导性;法制改革的被动性;法制现代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色彩;法律制度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相似文献   
36.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文化传统、人才培养要求的集中体现,许多大学都注重总结提炼富有个性、具有鲜明教育理念的校训,以充分发挥校训在立校兴学方面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部分有代表性的中外大学之校训在来源与内容、表征形式与功能发挥等方面的异同,以求更全面地理解大学校训与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37.
论中国古代的招幌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幌广告是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换活动的频繁,招幌广告的内容逐渐变得丰富起来,其表现形式也开始多样化.中国古代社会招幌广告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洋溢着丰富多彩的商业民俗气息.  相似文献   
38.
在分析了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西部环境与西部大开发关系的基础上,从西部大开发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提出了西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9.
从新安全因素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周边自90年代以来非传统安全环境问题,并就相应的防范措施与对策提出了某些见解。  相似文献   
40.
当代中国文化面对的时代性张力主要包括了两个基本的方面:其一,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主要是以历时性的形态逐渐呈现出来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当代中国却是以共时性的方式被挤压在同一个平面上。其二,当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还没有能够充分享受现代化之积极成就的时候,西方则已经走向了“后现代”,并提出了“走出现代性”的主张。这就使得当代中国在面向未来的选择中面临左冲右突的两难困境。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更为清楚地表明: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开展中,全盘西化此路不通。面向未来的中国文化必须切实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