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3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教育   8722篇
科学研究   1586篇
各国文化   48篇
体育   1110篇
综合类   955篇
文化理论   34篇
信息传播   15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437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464篇
  2014年   960篇
  2013年   1216篇
  2012年   1072篇
  2011年   953篇
  2010年   741篇
  2009年   673篇
  2008年   799篇
  2007年   867篇
  2006年   845篇
  2005年   793篇
  2004年   658篇
  2003年   485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传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兴起为传媒研究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该学派重视传媒研究 ,与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该学派重视通俗文化及文化与权力之间关系的学术传统有关。该学派在文本分析、符号学方法及受众理论方面为传媒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2.
传播图景中的制度——由英尼斯的媒介理论谈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为 ,在英尼斯的媒介理论中 ,对制度层面的论述是单向和不充分的 ,需要给予补充。第二部分对审视传播媒介与制度系统关系的各种理论视角做了归纳和解释。第三部分提出传播现象的制度分析框架 ,并以舆论的形成为例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传播制度对于传播媒介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并通过制度分析提供了一种可以“去魅”的解释。  相似文献   
73.
20 0 4年 5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 6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上 ,我申办团成功获得第 7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举办权。本文通过对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组织及主要负责人的背景介绍 ,对即将在我国召开的第 7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的主题作了诠释 ,对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以及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作了客观的评价 ,同时展望了世界传媒经济学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74.
媒介信息与用户信息需求的契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信息传媒、文献信息传媒和网络信息传媒的传播内容都有各自的分布规律,并与 各自的用户之间有着一定的契合关系。传媒与用户间的契合指出了媒介的发展方向。表5。参 考文献6。  相似文献   
75.
我国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创新机制及创新领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靖继鹏  郑荣 《情报学报》2005,24(3):268-276
创新是一个学科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对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创新要求和创新任务,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模型,以及在创新动力作用下的创新领域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6.
我国当代媒介文化呈现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拓宽了当代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给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在媒介文化消费和传播中暴露出诸多不良行为,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亟待提升。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以批判性思维为重要抓手。推进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确立媒介素养课程目标,借鉴美国一流大学经验、立足我国国情,课程目标应涵盖批判性思维、合作沟通、媒介鉴赏、信息获取分析、创造媒介产品、信息技术运用,以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文化自信;开发媒介素养课程内容;加强大学教师媒介素养的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77.
ABSTRACT

Social media is a powerful tool for building an online presence, but it asks a lot. While it affords plentiful opportunit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networking,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brand in an online space is not without its drawbacks and risks. By working from a set of actionable principles and benchmarks, users can minimize frustrations and setbacks to build a useful professional presence, all while imbuing the web with the tenets of good information stewardship.  相似文献   
78.
This research examines privacy law and Human Flesh Search (HFS) on the Chinese Internet. HFS is spontaneous, widely participated search and publication of targeted individuals’ personal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This research sees HFS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non-institutional information gathering and publication, and argues that the regulation of HFS is not only about privacy but also line-drawing for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in the digital setting. Therefore, legal instruments and court cases in relation to HFS and online privacy must be assessed as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Chinese state’s Internet regulatory scheme. This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paired concepts of ‘flexibility and populism,’ key features of leg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are highly relevant to analyze the growth of digital privacy laws in China. The political-legal authorities’ experimenta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w shed important light on how China’s Internet governance adapts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 and strives to keep pace with profou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in new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79.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拓宽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研究范围,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户粘性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期望确认理论、沉浸理论以及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建理论模型,重点关注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沉浸体验以及用户社交媒体使用满意度是否会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用户转移行为。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利用SPSS和AMO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假设的验证。[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可知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而用户满意度负向影响转移行为。  相似文献   
80.
郭伟 《编辑学报》2018,30(2):137-140
大多数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效果不理想.通过文献及实际调查研究学术期刊新媒体的规模,总结、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导致学术期刊新媒体关注度低、互动性差、推送频率低的原因.提出实现学术期刊与新媒体深度融合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科学谋划,合理定位新媒体; 加强内容建设,凸显平台特色; 打破技术壁垒,培养新媒体人才; 探索、创新媒体融合模式; 建立客观的学术期刊新媒体影响力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