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教育   2131篇
科学研究   719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59篇
综合类   189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中层次肤浅、专业建设缺乏特色的问题,从高职院校发展战略、专业品牌塑造、工作过程评价的视角,运用了SWOT分析、需求图像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对现有产教融合的理念与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通过建立高职院校自有型产教平台,打造创业型专业,创建360o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汽车生产自动线实训系统,并以汽车生产自动线实训系统为背景搭建教学平台,将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融入其中,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03.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特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主要侧重于国家、区域如何办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如何办学两个方面;产教融合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内涵阐述、路径分析、融合举措和实现路径设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4.
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是院校办学活力之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已经成为考量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学校办学现代化水平最为核心的问题。从产教深度融合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等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5.
言语非流利是指在速率、韵律、词语序列上有标记的部分,包括各种非流利停顿、重复、填充语和自我修正。在二语习得中,大多数非流利现象都反映了言语计划压力,是二语水平欠佳的表现。近期研究发现,非流利现象并不都是由于言语困难所致,它还有可能是一种互动策略,以达到引人注意或引起听众的回应为目的。语法学家运用现有句法理论,甚至增加新的句法规则将非流利纳入语法可以解释的范围。语音学家认为话语的声学特征和音韵信息在非流利的检测和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语言学家发现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的学习者在非流利出现的类别和频率上存在差异。语用学视角将非流利现象看成一种语用策略,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互动。对二语学习者来说,非流利的语用视角对其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协同视域为产教融合下的高职院校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协同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应以生产与教学协同为基础,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应立足于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确立院校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应格外重视“人”的关键要素作用,开创校企合作全面协同机制。产教融合不是高职教育的新概念,但产教融合的全过程协同与全要素效率提升,值得包括文化产业专业在内的学界和业界持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从文化生产的视角出发,探究踏脚遗产的文化转换历程,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个案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口述史等研究方法,对不同历史背景下踏脚由“武”到“舞”的生存空间、技术生产和意义重组等过程进行阐释。研究认为:踏脚的生存空间由最底层的生存需求转变为高层次的个人以及社会需求;技术体系随着生存空间及社会需求的不同由“武”转变为“舞”;意义重组由早期的“尚武”之意,在社会变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转换为“爱情、地位、身份、集体记忆、相互在场、传承教育”等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08.
在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中探索出“生产教学化,教学生产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以“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中试工程中心”为依托建立了几条柔性中试生产线,模拟企业提供不同的岗位,供学生轮训。教学内容围绕企业委托的中试项目(产品)等现实任务展开从而实现生产教学化,教学生产化。教学实践表明,此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09.
Climate adaptation research increasingly focuses on the socio-cultural dimensions of change. In this context, narrative research is often seen as a qualitative social science method used to frame adaptation communication. However, this perspective neglects an important insight provided by narrative theory as applied in the cognitive sciences and other practical fields: human cognition is organized around specific narrative structures. In adaptation, this means that how we ‘story’ the environment determines how we understand and practice adaptation, how risks are defined, who is authorized as actors in the change debate, and the range of policy options considered. Furthermore, relating an experience through story-telling is already doing ‘knowledge work’, or learning. In taking narrative beyond its use as an extractive social research methodology, we argue that narrative research offers an innovative, holistic approach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and the improved, participatory design of local adaptation policies. Beyond producing data on local knowledge(s) and socio-cultural and affective-emo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adaptive capacity, it can significantly inform public engagement, deliber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features of systemic adaptive governance. We critically discuss narrative as both a self-reflective methodology and as a paradigmatic shift in future adapt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We explore the narrative approach as a basis for participatory learning in the governance of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Finally, we assemble arguments for investing in alternative governance approaches consistent with a shift to a ‘narrative paradigm’.  相似文献   
110.
通过构建包含开放经济情形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市场开放引起自主研发加大和网络生产两种技术提升传导机制,以及探讨产品内分工与承接外包两种参与途径带来的价值链增值效应。运用中国样本数据验证表明,在市场开放作用下,研发机制引起的技术创新提升和网络生产机制引起的技术溢出提升均有助于实现价值链增值效果;当把市场开放促进价值链增值作用的两种机制和不同网络生产参与途径结合起来比较时发现,研发机制效果不太明显,网络生产机制效果存在差异,产品内分工竞争行为参与途径获得技术外溢提升与价值链增值效果要比承接外包模仿行为参与途径获得的对应效果明显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