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教育   2131篇
科学研究   715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59篇
综合类   181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职产学研结合中创造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如何管理好这些科研成果档案是一大难题。目前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档案利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颇多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做好管理及开发利用,实现科研成果的社会与经济价值,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  相似文献   
82.
利用茎尖脱毒生产脱毒种薯是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根本性措施,本试验通过改良制定出新的马铃薯脱毒瓶苗生产工艺流程,从培养基制作、温度控制、瓶装苗及其污染控制、消毒灭菌和定期检查等方面研究了马铃薯脱毒苗快繁生产管理技术和脱毒苗扩繁技术关键,提出降低凭苗污染率和生长量的调控措施,使马铃薯脱毒瓶苗快繁技术应用更加完善和有效。  相似文献   
83.
抗战时期,农业是晋绥边区经济的主体,日寇侵略严重破坏了边区农业发展。边区政府和农民多措并举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促进了经济发展,满足了军需民食,为坚持抗战并取得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4.
基于生产要素视角对国家高新区的建设进程展开历史回溯,发现高新区3次创业阶段所对应的生产要素结构与建设形态各具差异,且生产要素变迁决定着高新区建设形态的演变。据此在诊断当前国家高新区发展要素失衡的困境基础上,提出壮大主体合作、强化制度创新和培育文化氛围等要素结构优化路径,助力国家高新区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5.
在消费者具有绿色选择偏好和政府提供绿色补贴情况下,考虑农产品绿色度对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影响,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非合作与合作情形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微分博弈模型,基于HJB方程求得博弈均衡解。研究发现:无论是非合作还是协同合作情形,消费者的绿色偏好和政府的绿色补贴越高,主体产生的污染量越少、治污努力程度越高;政府补贴激励作用在非合作情形下失效,但在合作情形时效果显著;从非合作情形到合作情形,当政府补贴系数一定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治污努力及个体收益和总收益、农产品绿色度均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86.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佰发  苗长虹 《资源科学》2020,42(3):460-473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自相关,从城市群、省、市、县多尺度入手,利用7期土地利用数据对黄河流域1970—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生态保育用地和耕地占比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9.04%和18.64%,表明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是其两大主体功能;②城乡建设用地占比逐年提高,城市群地区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空间;③黄河流域耕地、生态保育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各节点年份Moran’s I均大于0.75,表明3种功能类型用地具有强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呈现出“凹”字型分布格局;④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同时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渐转化为城镇用地;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驱动力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经济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后,伴随经济再发展不会出现大规模城乡建设用地扩张。  相似文献   
87.
张雯熹  邹金浪  吴群 《资源科学》2020,42(7):1416-1427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差异化提升不同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待研究。本文首先基于生产要素理论,分析城市生产要素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其次利用1996—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实证分析资本、劳动力与创新投入对土地利用效率的作用,并探讨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差异化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总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以及创新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②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异质性回归结果显示,在工业化初期阶段,资本与劳动力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本、劳动力与创新投入都能够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工业化后期阶段,资本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劳动力和创新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显著为正。研究表明,在不同工业化阶段,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及其作用强度和方向均有差异。因此,为更加集约利用土地,需制定差别化的政策,促进不同工业化阶段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8.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clarify the effects of oncoming target velocities on the ability of rapid force production and accuracy and variability of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both force production intensity and timing. Twenty male participants (age: 21.0 ± 1.4 years) performed rapid gripping with a handgrip dynamometer to coincide with the arrival of an oncoming target by using a horizontal electronic trackway. The oncoming target velocities were 4, 8, and 12 m · s?1, which were randomly produced. The grip force required was 30% of the 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 Although the peak force (Pf) and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RF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arget velocity, the value of the RFD to Pf ratio was constant across the 3 target velocities. The accuracy of both force production intensity and timing decreased at higher target velocities. Moreover, the intrapersonal variability in temporal parameters was lower in the fast target velocity condition, but constant variability in 3 target velocities was observed in force intensity parameter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ncoming target velocity does not intrinsically affect the ability for rapid force production. However, the oncoming target velocity affects accuracy and variability of force production intensity and timing during rapid forc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89.
作为中国共产党文学生产的重要体现,建国后“十七年”文学革命书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共产党文学生产的独特性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十七年”革命书写中的代表作《红岩》为个案,研究其生产方式,并追溯其渊源,着重对20世纪30年代早期中国共产党文学生产中的世界观改造问题进行考察,从而在一个文学史谱系上,研究中国共产党文学生产的传衍和流变。  相似文献   
90.
就海德格尔、卢卡其和马克思而言,他们之所以能相遇,是因为他们都有对生产现代性的分析与批判。这些分析与批判对当前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警示作用。生产不能仅仅从财富的增加这一狭义的目标上考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应考虑到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以及社会中每个个体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