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1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9篇
教育   26359篇
科学研究   1809篇
各国文化   160篇
体育   802篇
综合类   565篇
文化理论   135篇
信息传播   1398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492篇
  2015年   834篇
  2014年   2455篇
  2013年   2381篇
  2012年   3058篇
  2011年   3578篇
  2010年   2875篇
  2009年   2812篇
  2008年   3479篇
  2007年   2171篇
  2006年   1441篇
  2005年   1212篇
  2004年   659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北野  梨绘 《出版参考》2004,(12):12-12
  相似文献   
102.
现任峨眉山金顶派出所所长的段学明,在金顶工作的10年间,为保护景区安全、服务中外游客做出了突出贡献,荣立了个人一等功。这些年间,他冒着生命危险挽救数十名轻生的生命,被人们誉为“金顶守护神”。两年前,我对他作了第一次采访。经过几次真情涌动的采访后,我贴近了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因此成为了朋友。  相似文献   
103.
在并不非常精彩的2004年的国际 影坛上,一部西班牙影片《深海长眠》 凭借其尖锐的主题和男主角贾维尔· 巴登精湛的演技成为大赢家。可以说, 本片的导演--曾经拍摄过《小岛惊 魂》的亚利桑德罗·阿曼巴是本年度最 幸运的导演--《深海长眠》不仅在威 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和男 主角奖,又在金球奖的评选上夺得最 佳外语片奖,而后更是在2月27日揭 晓的第77届奥斯卡奖上,将最佳外语 片奖一并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104.
于聚义 《今传媒》2005,(6):62-63
一百多年前的法国,有人骑着自行车实现了一个世界的奇想——自行车环法比赛。而一百年后的中国,在世界屋脊几乎无人的新藏线上,有人用脚蹬过了十多座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险山,完成了一次挑战生命极限的创举。这就是一老两小三个骑自行车的人,再加上追随,组成的一行四人的中国环华之旅自行车探险队。记录他们这次“壮举”的电视片《环华之旅——新藏线纪实》.更是用生命、用精神、用意志谱写的一曲“我是中国人”的壮歌。  相似文献   
105.
2004年岁末突发的印度洋“海啸”灾难过去已经半年多了。回顾和总结前段时间世界各地媒体的报道,是十分有意义的。我国众多媒体全方位地报道了这次罕见的“海啸”。本仅以中央电视台的海啸报道为案例,进行分析。的确,在这场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及其后,中央电视台以极大的同情心跟踪报道了海啸带来的巨大灾难。在报道海啸的过程中,央视始终把“人”和“生命”作为关注的重点,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友好邻邦遭遇灾难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106.
丁宁 《出版参考》2005,(3):55-56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钱理群先生所著的《周作人传》.这部书在学界引起极好的反响.被公认为这套现代作家传记丛书中最出色的传记之一。该传最大的成就在于把周作人这个复杂的生命个体,放在杜会动荡不安、文化新旧交替的大背景上来认识,揭示其思想文化上的种种冲突.探讨其心灵的痛苦历程.描述其命运的变幻起伏,展示其渺小与伟大,从而引起人们对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07.
《出版参考》2005,(6):1-1
我们每天有无数倾听和阅读的机会,被无数的声音告之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们对这些声音感到如此的熟悉,好像它们是从我们自己身体里发出来似的。在消化和重现这些声音的过程中,惯性式的思维方式使大多数人感到稳定而从容,没有人诉说隐匿在黑暗中的不适。但是,当话语格局开始包容个体不同声音的时候,当主流话语不断展开与民间话语的对话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8.
生命的感动     
落冰 《出版参考》2005,(12):6-6
作为医生,天天和病人打交道,看惯生老病死,已经很少有事情让我感动了。  相似文献   
109.
《新闻界》2018,(6):73-82
当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媒介技术的高歌猛进,与媒介哲学研究的迟滞形成鲜明对比。人对媒介技术的使用与反馈成为学术书写的主流叙事,而对人的生命本质与存在方式的追问却被搁置。通常被作为结构功能主义预设的"有机体",在数字时代需要被重新审视,全新媒介环境具有颠覆有机体存在的潜能,进而对关涉有机体的生命政治彰显出巨大的型塑力量,"社会有机体"或彻底沦为理想型概念。本文强调,媒介环境即生命政治。通过对有机体不同向度的诠释,本文发现二者在前提预设、理论阐发、实践勾连、观念指向、现实关怀等诸多方面的共通,为媒介哲学层面的主体追问提供了对话平台,对重新理解媒介、存在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打开了新视野。本文进一步指出,缺乏主体观照的媒介环境学是肤浅的,而忽视媒介环境的生命政治是抽象空洞的。  相似文献   
110.
文章运用比较诗学的方法,对郭沫若早期诗学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论和柏格森生命美学的影响/接受关系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郭沫若早期对这两种思潮的接受都不是照单全收的,由于时代(现实)与文化传统的制约,再加上西方不同思潮的交叉影响,这两种思潮在郭沫若那里均已发生了这样那样的改变,这种改变隐含了诗学建构的某些规律性现象。文章以郭沫若早期对上述两种思潮的接受为个案,探讨的其实是一种新型诗学何以建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