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9篇
教育   2557篇
科学研究   80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0篇
综合类   99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1051篇
  2024年   311篇
  2023年   979篇
  2022年   379篇
  2021年   580篇
  2020年   543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如果把互联网+比喻为建高速公路,那么媒体即汽乍公司,我们需要修的是跑在公路上的汽车,今天我们已经迎来全面人丁智能+的时代,对传媒业而言,现存处于什么状态?目前整个传媒业对人工智能+处于一种恐慌的心态,比如写稿机器人出现记者是不是就要失业了;人工智能带给新闻业新的速度和体验,却无法带来真相与解释:实际上,人丁智能已经足够聪明地威胁我们而不需要意识等等这些非常多的观点在传媒业弥漫,带来的是对人工智能的恐慌。  相似文献   
42.
[目的/意义]AIGC是继PGC、UGC之后新的内容生成方式,研究AIGC对信息生成方式、用户信息行为产生的影响,为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管理在AIGC模式下的变革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比UGC与AIGC两种内容生成方式的不同,分析AIGC带给信息生成内容的变革以及所引发用户信息行为的变化。[结果/结论 ]AIGC对信息生成内容的变革分为局部参与、协同参与和全参与3种程度,信息生成呈现主体多元化、模式自动化、效率高效化的特点;AIGC模式下信息用户由人类用户和生成式AI共同组成;用户信息检索、选择、利用、交流行为均在AIGC影响下呈现新特点;信息服务进化为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43.
智能导学系统能够提供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服务,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对学习者理解不足、用户体验较差、自动化程度有限等。针对这些挑战与问题,本研究设计并实现了涵盖领域知识层、基础模型层和用户接口层的三层架构新型导学系统,并以“雷达数学”系统为例进行介绍。领域知识层借助知识空间等理论,构建符合教学和认知规律的学科知识图谱和教学策略库;基础模型层利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更精准的学习者模型、个性化教学策略模型和自动批阅模型,提升系统对学习者的理解和自动化程度;用户接口层基于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与游戏化设计理论,构建可解释的认知地图和个性化导航等服务,改善系统用户的体验。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针对学习者、教师、家长等不同角色,阐述了新型智能导学系统的三类典型应用场景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4.
人工智能+教育”以“共享”“创新”“协同”为理念,正引发一场“学习革命”,这场革命是深刻而可感知的。“人工智能+教育”改变了教学信息传输方式,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空间,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人工智能可以模拟教师现场教学,实现知识技能的自动化测量评价,通过教育游戏和教育机器人“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45.
46.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本文详细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在考试命题、英语听说考试、纸笔考试评卷和标准化考场建设4个方面的成功应用,以及由此带来教育考试方式的重大变化,同时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考试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47.
48.
考试与社会人才培养、选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典型代表就是高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高考制度恢复的40年间,从考查单纯的陈述性知识到考查学科能力,再到探索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综合考查[2],高考评价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巨大提升。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重大政治论断.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