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欧阳丽花  黄楚新 《传媒》2023,(22):32-34
新时代,电影导演立足于时代需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对英雄人物敬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担负”为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传得开、留得住的人民电影。其创作不仅呈现与时俱进的人民性表达,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是“文化强国”赋能下的电影表达。  相似文献   
72.
学习和研究裴多菲诗歌的人民性,革命性,艺术特色以及三紧密结合的实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服务,以纪念其牺牲150周年。  相似文献   
73.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是杜诗人民性最显著的特征,是杜甫人生的中心思想。读这首诗,一位忧国忧民的人民诗人就浮现于我们面前,倾吐对人民苦难的焦虑.肝肠如火。涕泪横流。其强大的感染力量.足以震憾读者的内心世界,把握人民性原则是领悟杜诗的钥匙和突破口。杜诗人民性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74.
在民间故事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发展轨迹。现代民间故事天论是在情节结构、题材选择,还是在人物塑造、语言运用方面,都呈现出了对传统民间故事的继承、发展,乃至超越的喜人景象,特别是在人民性的展示上更令人欣慰,成就显。  相似文献   
75.
赛珍珠作为一位文论意识极强的美国女作家,其文艺观的第一个特点是“自然说”。其“自然说”的第一个含义就是创作方法上应公正客观地表现真实的人性与生活,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其自然说的第二个含义就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及其风格、形式等,都要“自然”形成,而非刻意为之。其文艺观的第二个核心是文学要有人民性。赛珍珠认为,创作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人民,为了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76.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品格 ,其总体构成有三个基本要素 :浓重的祖国情结和沉郁的民族意识 ;厚传统而不薄现代、亲本土而不疏异域的开放性的文化精神 ;“用人民的形式 ,喊出人民的愤怒” ,使“行义”与“文采”充分人民化的艺术内质。  相似文献   
77.
徐德凝是中国当代诗坛上一位独特的诗人。他是企业家,还是慈善家。他的诗歌创作在修身、齐家、诗教、文化精神的传承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批评家和普通读者的赞誉。他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的创作导向,其近作《三家之道》是作者心志和高尚精神境界的集中体现,《三家之道》在思想内涵方面彰显了诗化教育、文化传承、企业精神的引领等方面的精神价值和当代意义,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时代性和正能量。当然,《三家之道》的创作也存在着实用主义的倾向,有功利性的色彩,这样可能会遮蔽精神文化的大气和汪洋恣肆,把文化的力量看小了。此外,顺口溜的倾向,诗句过于浅白,缺少人性的深度和哲学的高度,在这方面有待进一步突破和提升。  相似文献   
78.
人民的概念是从实践中发展而来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中人民性原则实践路径,展示其生动丰富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群众所包含的群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嬗变过程.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壮大,群众所包括的群体不断扩大,最终群众和人民所包括的群体高度重合,人民群众成为一个联合词语.实践中,群众性的线性轨迹可概括为教育鼓动群众、反映群众生活和心声、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人民性概念由群众性概念生发而来,并在中国新闻事业的实践中与党性联系在一起.群众性和人民性原则的提出,是党报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群众性和人民性原则的丰富,表明党报理论的成熟;群众性和人民性原则更具实践价值,成为提升党报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正是由于群众性原则的实践,党性原则才有了更立体丰满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任晓东 《青年记者》2021,(2):119-120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党的领导、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等方面具有较为独立的研究取向,同时在建构集体意识、培育共同情感、情感动员方面展现了较为突出的实践品质和理论思考,应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体。  相似文献   
80.
张养志 《科技与出版》2021,(7):前插1,5-18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出版事业中的客观反映和体现,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观察世界、处理出版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对出版现象和出版活动的总的看法及规律性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植根实践、服务人民,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自创立以来,经历了一个顺应时代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文对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