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20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教育   56363篇
科学研究   7582篇
各国文化   270篇
体育   2358篇
综合类   2000篇
文化理论   355篇
信息传播   6339篇
  2024年   230篇
  2023年   933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868篇
  2020年   972篇
  2019年   915篇
  2018年   478篇
  2017年   801篇
  2016年   1311篇
  2015年   2546篇
  2014年   6087篇
  2013年   4644篇
  2012年   5449篇
  2011年   6120篇
  2010年   5731篇
  2009年   5270篇
  2008年   7119篇
  2007年   5346篇
  2006年   3798篇
  2005年   3651篇
  2004年   2552篇
  2003年   2367篇
  2002年   2000篇
  2001年   1684篇
  2000年   1340篇
  1999年   542篇
  1998年   364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田径以培训学习者正确、科学的跑、跳、投等动作为主要内容,且以发展练习者的综合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田径在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都是必修的体育课程。但是,田径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学习与锻炼的枯燥性。高中生的身体发育已经基本完成,田径的学习与锻炼更重要,为了提高高中生田径课堂学习的高效性,应该把游戏融入到田径课堂中,让学生在欢乐中进行田径学习与锻炼。一、热身游戏,调动身体机能热身不仅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同时可  相似文献   
992.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的内涵也在随之而有变化。 1.双主性——主导、主体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之处,认为教学过程是师和生、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师生组成一对矛盾,二者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相辅相成,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开展信息交流,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因而我们说,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师生相互联系的共同活动方式的构成体。  相似文献   
993.
情境性问题是指能给认识带来一定情绪色彩的问题.情境性问题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应用与创新是设计情境性问题的两条思路;让问题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是设计情境性问题的准则。  相似文献   
994.
杨吉琳 《出版广角》2016,(12):80-82
口述作为一种文明传承的主要形式先天具有文献性,而从纪录片的起源则可以看出文献性是其本源特征,因此,口述体纪录片是最能体现本源特征的纪录片形式.借由口述方法的使用,口述体纪录片的文献性主要体现在私人化和当代性两个方面.私人化为我们呈现新的历史视角与历史细节,当代性为我们建立对当代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995.
证明了两指标宽过去马氏性各种形式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996.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就要求语文教师重视评价方式的改革,在教学中既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97.
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数学建模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与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数学建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是一种解决现实问题的量化手段.数学建模和传统数学相比较,数学建模弥补了传统数学的不足,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8.
何谓文化"四性"?这里有一则故事.有一群猴子挖到红薯后总是到海边去用海水洗过后再吃,因为那样会更甜更脆.但是以前它们并没有这个习惯.其原因就是,这个猴群中的一只无意中从海水里捡到了一个红薯,发现这个红薯比原先曾经吃过的红薯好吃得多,这只猴子就送给了其他猴子去品尝,它们品尝后,感觉果然好吃,然后就得出了结论,即用海水洗过的红薯会更好吃.于是后来无论它们从哪里找到红薯都会不约而同地跑到海边用海水洗过之后再吃,这种做法就成了这个猴群延续至今的习惯.这个故事里有四个要素.一是引发,有猴子偶然捡到海水冲刷过的红薯,食用之后感到好吃.二是认同,其他猴子也感到海水冲洗过的红薯比没有被海水冲洗过的更甜.三是固化,即约定俗成的习惯.四是传承,多少年来这群猴子一直沿用这个办法.以上故事的四点特点--引发因素、认同性、升华固化的认识理性和可传承性,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四性.  相似文献   
999.
“习得性无助”学生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学过程中 ,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 :学生在学习时毫无动力 ,缺乏进取心 ,遇到挫折时倾向于放弃 ,乃至对力所能及的任务也往往不能胜任 ,他们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所谓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 ,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 ,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由于这一现象涉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问题 ,所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习…  相似文献   
1000.
《新闻界》2016,(20):49-56
研究主要通过"大阅兵"在微博平台的传播,具体分析被传统媒介预构的"媒介事件"话语共识,在自媒体平台到底存在话语解构危机还是共识重建效能?研究发现:自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更倾向于构成一个不同言论相互影响的"诠释社区",但这并不影响专业媒介在"媒介事件"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同时,这种网络围观和集体协商过程也伴随着冲突与"脱轨"的话语显现,但其中的一些"抹黑"或"破坏"性信息,只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下的边缘性存在;同时,微博评论的立场与原微博立场有较大联系,负面立场的信息传播效果更好,这警示各大传播主体应积极利用微博平台理性表达自身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