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921篇
科学研究   15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90篇
文化理论   115篇
信息传播   1042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779篇
  2012年   1547篇
  2011年   1451篇
  2010年   936篇
  2009年   845篇
  2008年   1050篇
  2007年   557篇
  2006年   535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672篇
  2003年   518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当前纸质媒体文化娱乐报道领域内的现状是:既有以大多数都市报、晚报等为代表掀起的热潮涌动,也有少部分报纸凭借低俗化、庸俗化和媚俗化等搅和出的暗流、浊流和逆流翻腾,还有党报主流却不主导的一潭静水“波澜不惊”。这样的尴尬局面亟待改变和突破:党报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舆论阵地,必须加强在文化娱乐报道领域的引领力度,以高屋建瓴、正本清源的报  相似文献   
63.
周鸿 《新闻前哨》2003,(2):10-10
我们正处在大众传播极大发展的社会。每天,媒介向我们输送新闻、评论、电视剧、专题报道等各式各样的节目,以试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但是,当媒体考察传播效果时,却发现有许多事不是那么尽如人愿。受众的心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动,受众的态度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受众的情感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激发,传播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说明传播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传媒应想想受众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内心活动到底有哪些特征。只有根据这些特征来改变我们的传播方式,传媒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下面就来探讨受众在接受媒体传播时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4.
李洪涛 《中国广播》2002,(10):56-58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它以声音为载体,通过对各种不同声音的运用来传情达意,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是“声音”只能带给人听觉上的享受,却无法满足受众视觉上的需求。与电视相比,广播没有生动、形象的可视画面;与报纸相比,也不能图文并茂、随意浏览保存;与网络媒体的可看、可听、可下载资料相比,确实是无法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69.
当机遇降临时,您是否抓住了?汽车业的飞速发展和居民购买能力的提高为媒介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电台(尤其是交通台)的精确定位使它拥有数量巨大的受众群,成为汽车广告的最大赢家。弱势媒体从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受众需求多元化和媒介竞争日渐激烈的分众时代,看清风向、抓住机遇、准确定位,才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并成为强势媒体。  相似文献   
70.
广播电视媒体在改革发展的大背景只有找到自己的优势,才能抓住受众的心,才能保证自己在和其他的媒体竞争时不处于劣势。那么,如何才能抓住受众的心呢?让受众自己来参与、来“说”、来活跃声波频道,用各种方式保证他们的“说”,无疑是最吸引人的办法。“说”出什么是他们想看的,什么是他们不喜欢的,什么话题活动他们愿意参与甚至在媒体上说一说、秀一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