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3篇
教育   1157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学古文之乐     
最初学习古文.有一个摘笑的故事。许老师问:“有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李刘林自告奋勇站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我必定要损失点什么。”  相似文献   
53.
古文今解     
文长①既已不得志于有司②,遂乃放浪曲蘖③,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随着高考对古文难度的加大,考查方式的近一步开放,对古文词义的理解益发显得重要,因为古词义的理解是理解通篇的基石,是整体感悟的通道。因此,在日常教学和高三备考中,在让学生进行古文知识储备的同时,亦需探求一条简捷、高效、准确的古文推断之法。  相似文献   
55.
韩愈作为唐代著名的"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扬儒家的道统思想,并在文学创作上中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力主恢复儒家传统文化的基本的精神。本文从韩愈散文"明道"与"抒情"的关系来阐释韩愈文章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抒情美感,并对韩愈的"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的文学主张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56.
欧阳修是北宋的文坛领袖,他当时所推动的文学革新运动,尤其是他所倡导的重道的文风,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这可以引导我们从更深的层面上去理解文学的作用与价值。文学具有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与价值,它所表现的道德情操和艺术精神是不可替代的文化内容,尤其是艺术精神,更是其根本价值之所在。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文化整合的时代,新的文化观念已经产生,文化可以分为人文主义文化和理性主义文化。如果说中国文化更多的是体现了人文主义和人文理性的一面,是“使人更加人化”的文化,而文学又于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我们在今天直面现实时,更应该为中国古老的文化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早就由文学的力量而汇聚起来的那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本身就具有不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7.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指导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文言文的意蕴美和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古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启迪,达到积累精粹母语、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为此,我尝试采取以下模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8.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9,(3):1-1,58
[古文]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相似文献   
59.
台湾省中学国文试题,让祖国大陆的一些博士望之傻眼,莫之究诘.此事议者颇多,成了最近的网络热帖.   索而观之,这些国文试题不过一些巧妙实用文言,或从文言作品精粹中抽绎而出,涉及实用古文(非古文运动之古文)以及交际文言、浅近文言.   ……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秦系文字对西周文字的继承,一是考察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论述秦文化与六国文化以及文字虽有差异,但都是在西周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华夏文化,同中有异,是统一的。二是根据考古发现的文字进行比对,论述秦简牍书与先秦古文字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