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采用空间有限元建模,对矮塔斜拉桥索塔鞍座结构进行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静载模型试验结果相比较.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可以相互印证,证实了有限元计算的可行性及其计算结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32.
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 体,其传播的新闻信息要让广 大读者感到可靠和信服,这是 报纸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前 提。提高报纸新闻的可信性虽 然是个老话题,但目前对许多 报纸来说,仍然是个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 一、报纸新闻可信性的含义及其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 报纸新闻可信性的含义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读者对报纸新闻的真实性、可靠性的信服程度。它是读者阅读报纸时对新闻所含信息进行思维判断得出的一种结论。报纸新闻可信性的高低,表现为读者阅读报纸新闻时信服程度的高低。读者信服程度,是衡量报纸新闻可信性的一个标准。 从认…  相似文献   
33.
<正>可信性是计算机系统的这样一种性 质,使得它所提供的服务有理由认为是 可信赖的。可信性概念所包括的内容可 用图1表示。本文主要从体系结构的角度 介绍容错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34.
35.
基于可信性理论,本文给出了不允许缺货的经济生产量(EPQ)问题的期望值模型;研究了当单位生产准备费、单位储存费均为模糊变量且相互独立的情况下EPQ问题的最佳期望单位存储费用、最佳期望单位生产批量及最佳期望生产周期,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特殊情况下,讨论了当模型中的模糊参数分别为三角模糊变量、梯形模糊变量及正态模糊变量情况下的EPQ问题的最优存储策略;最后,针对上述三种情况本文分别给出了一些数值例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本文所得到的结果为求解EPQ问题设计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在深入分析云会计环境下高可信AIS的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高可信AIS的行为特征影响分析模型,详细阐述了云会计对高可信AIS在人员、网络、硬件和软件等行为环境下的影响,为AIS实现高可信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7.
本文基于模糊变量的可信性分布,提出了模糊极大似然估计的概念,证明了模糊极大似然估计的不变性及其收敛性。  相似文献   
38.
新闻权威的核心含义是"可信".很长时间,叙事可信性和信息可信性构成新闻权威双翼.双翼发展不平衡,逐渐演变成信息独尊、叙事匮乏.匮乏让叙事可信性失灵,信息过剩,又让信息可信性失灵,要通过叙事复兴重建新闻权威.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要求新闻界作为中国现代化可信叙事人.叙事性认知的普遍性和反常叙事的跨国传播,从正反两...  相似文献   
39.
徐姗 《记者摇篮》2005,(12):50-50
广播从“录播”形式转变成今天越来越多的“直播”,不仅意味着时效,还意味着开放,意味着被报道事件的原生态性,报道的可信性、权威性,意味着广播的吸引力、竞争力,同时也意味着对主持人的更高要求。主持人的主体工作绝对不是简单劳动,而且,不仅不简单.优秀的主持人主持的节目体现的往往是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40.
(一)可信性可信性是新闻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传播学认为,传播和接受信息,需经过这样的过程:信息源——编码(制成符号)——传递——解码(了解符号的含义)。无论是报纸新闻、广播新闻还是电视新闻,它们的信息源都是新闻事实,而在这个过程中,或者由于编码不清,造成受众难以解码,无法了解信息原意;或者由于解码者(读者、听众、观众)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解码(比如不识字的人无法读书看报):或者由于解码者和编码者在认知结构上不同,双方造成误解,这些都会影响新闻事实在受众心中的可信程度。传播学认为,对新闻事件的转述层次越少,其可信程度就越高,报纸新闻的新闻事实是经过记者的了解、观察、归纳、构思再转述过来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一些记者的主观意识和态度,读者与事件本身没有任何接触,也无法亲自调查来验证记者的叙述,因此处于只能接受这样一个被动的地位,同样,在广播新闻中记者的转述层次仍占主导地位,听众的被动状态仍没有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