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91.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持续快速发展,使网络成为信息聚集地,成为公民信息交流的公共平台。如"郭美美事件""药家鑫事件"引发了数百万网民参与,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展现民意,汇集民意的新通道。网络已经成为主流媒体之一。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一些地方政府已经相继采取网络实名制等的行政管理形式。然而,由于网络的交互性与匿名性等特性,又增加了行政管制的难度。  相似文献   
292.
程思遥 《新闻传播》2012,(9):105-106
"微博实名制"对于政府监管、传媒经济以及网民自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依据国外的经验分析,推行微博实名制不得不面对微博用户的积极性、体验度下降,个人信息被泄露等问题。无独有偶,在《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正式公布后的第五天,国内最大的程序员网站CSDN用户数据库遭黑客攻击,600万用户的登录名及密码被泄露。无论此次"泄密门"是否与微博实名制相关,但如何在实名制的框架下,保证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确已经成为政府监管机构和互联网服务商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93.
《四川档案》2012,(3):51
在国民八年的争议与期待中,火车购票实名制终于尘埃落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国家的这项民生政策也带来了简阳市档案局新的查档需求。龙年春节刚过,简阳市档案馆查阅大厅就迎来了一位神色匆忙的妇女:她说回家坐火车没有身份证买不到票,年后出去也买不到票,要查档案。  相似文献   
294.
朱立立 《青年记者》2012,(18):105-106
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韩国政府从2002年起推动实施网络实名制,2007年7月开始,每天访问人数超过30万的35家主要网站要求网民用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注册并通过验证后,才能在各网站上写帖子和跟帖.但是2011年12月29日,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向总统李明博提交报告,准备全面限制收集和使用“居民登录证”(身份证)号码.韩国媒体称,韩国将从2012年起逐步取消网络实名制,以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  相似文献   
295.
调查与排行     
《青年记者》2012,(7):21
本刊就媒体记者、编辑、主持人署名问题的调查显示,有67.8%的调查参与者此前不知道广电总局关于主持人实名制的规定。过半数的调查参与者认为今后各媒体(包括网络)的主持人、记者、编辑应该全面推行实名制,也有3成多的人认为不可一概而论。盘点2月的传媒,《南方周末》的《将中国式"漂绿"监督到底》可算优异策划,央视《焦点访谈》的《打破钢锅问到底》可称优异报道,优异评论是《齐鲁晚报》  相似文献   
296.
2011年年底,北京市出台了《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明确要求微博用户后台实名.微博实名制是网络实名制的尝试.加强言论的自律性,防止匿名传谣育,网络实名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97.
实名制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提出实名制虚拟社区中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知识共享效果之间相关关系的理论框架,运用实证方法,研究各影响因素对知识共享效果的作用情况.设计了由知识共享影响因素量表和知识共享效果量表等构成的调查问卷,用SPss11.5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信任、归属感、态度、联系动机和兴趣分别与问答频率和问答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归属感、联系动机、兴趣对问答频率和问答质量有正向显著促进作用,信任对问答质量有促进效果,态度对知识共享效果则不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98.
足球比赛中观众的暴力行为属于去个性化的研究范畴.观众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表现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为匿名诱因、责任分散、本我的释放、群体的同一性等原因强化了观众的去个体化行为发生.应该从体育比赛门票采用实名制、减少群体内个体的匿名性、加强赛场的管理力度、加强立法、正确引导球迷文明看球等方面,对观众中的去个性化行为进行正确的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