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42篇
  免费   31篇
教育   20888篇
科学研究   462篇
各国文化   300篇
体育   263篇
综合类   700篇
文化理论   112篇
信息传播   184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587篇
  2014年   1380篇
  2013年   1282篇
  2012年   1574篇
  2011年   2271篇
  2010年   1971篇
  2009年   1766篇
  2008年   2185篇
  2007年   1297篇
  2006年   1317篇
  2005年   1218篇
  2004年   1310篇
  2003年   1149篇
  2002年   1072篇
  2001年   969篇
  2000年   668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深具理性精神与人文品质的中外优秀现当代小说在现行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博占多席,以其于人类浩荡历史的众生话语式的解读及其关注芸芸众生的普世情怀,示人以历史的别解、具体可感的哲学、耐人寻味的生命形式。然而,面对此类改造与引领人类精神的鸿篇巨制,有人使小说阅读鉴赏教学沦为一目十行的浏览,半饥半饱的浅尝,甚或是思想政治教化的媚宠。有的竟被以教育的名义条分缕析肆意割据,阳春白雪,不辨牛马。我认为有必要来谈谈现当代小说关于阅读鉴赏教学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2.
泡泡龙  LEO 《成长》2005,(2):20-23
陈渝捂着鼻子一脚揣开宿舍大门:“好臭,好臭!哪来的味儿?”  相似文献   
103.
104.
中唐以后,雅俗文学的分化使“小说”的“残丛小语”概念亦分化了,一直到清末,雅文学都抱守固有概念,拒不承认明清小说为“小说”;而俗文学家们则从宋代开始,先将说话之短小者、后将历史演义以余史身份都推进“小说”概念中,以期挤进雅文学殿堂,但雅文学的末把交椅终于未坐成,却赋予了“小说”一词以现代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小说理论史(修订本)陈洪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中国小说理论史》(修订本)是当代古代小说理论著作中匠心独运的一种。首先,该书从动态流变的角度把握理论范畴的实质。该书从原始材料出发,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史论结合,是以"问题"来穿透史料。如关于"小说"这一概念内涵的流变,作者就在追溯小说创作及其概念大致演变后指出:"文学小说成为社会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06.
南台的小说,主要写人,但稍带着他写过狗,然而,南台笔下的狗,似乎与近年的狼图腾、狗崇拜没有关系,并不为狗而狗,而是为人而狗. 一、<一朝县令>中的狗 <一朝县令>中有一条狗,名叫"黄狼",是水泉县代理书记曹兀龙的看家狗.狗而以狼命名,足见其恶.  相似文献   
107.
晚清时期是小说出版的繁盛时期,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一书统计.  相似文献   
108.
文章通过对英国小说<哈利·波特>(1-7册)的内容分析,揭示了图书馆对英国初等教育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了图书馆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建议我国在素质教育改革中要重视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9.
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与苏州有很深的渊源。小说的开场是从苏州的阊门讲起,小说塑造的十二金钗中的两块美玉——黛玉、妙玉均为苏州闺秀,十二伶官来自苏州民间,小说中有很多苏州风土人情的描写。作者曹雪芹先生的舅公李煦曾执掌苏州织造府,至今苏州十中校园内还有苏州织造府的遗迹。苏州书生程伟元发现、续编、出版了《红楼梦》。生长于苏州的俞平伯开创了“新红学派”,成为一代红学大师。新世纪苏州的一群红学爱好者出版了《梦里梦外探红楼》,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红楼梦》与苏州的关系真是千丝万缕。  相似文献   
110.
父亲的“麦钓”伴我度过了贫困而艰苦、幸福而难忘的童年。每每想起,总使我心潮难平,将我的思绪带回到我的童年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