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714篇
科学研究   1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3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针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路线设计主要技术指标的缺陷,并提出了处理措施.为进一步选择合理的公路路线设计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2.
尽管课改已进行了好几年,可由于语文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着眼于巩固已学的知识,因此,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段落、课后的练习及课外作业本上的题目等往往构成了语文作业的主要内容。而课标中"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思考、交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新理念却明显体现得不够。长此以往,将很难要求学生将学  相似文献   
63.
校本研修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学校主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校本研修,攸关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攸关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质量,攸关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度。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及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64.
2010 年,美国全国生涯与技术教育组织与21 世纪技能合作组织的战略性合作全面展开,将生涯与技术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理念将生涯与技术教育与21 世纪技能相结合并渗透进整个教育系统,让所有学生在掌握21世纪技能的基础上为升学和就业作双重准备.新理念表现出前瞻性与战略性相结合、系统性与整合性相结合、全面性与核心性相结合以及全纳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特点,其实施的可行性主要体现为理论基础符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并在实践上拥有强大的基层支持和范例证明.  相似文献   
65.
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和"霸课"的教学现象,努力探究在教学方法上如何体现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教学实施上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与学的和谐,生生之间的和谐,学生与文本间的和谐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66.
新理念、新课改的学习实践中,笔者充分认识到,数学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探究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该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数学学习,在大量的数学学习中掌握运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67.
历经多年,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已经转变为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形成直接源于信息技术的深刻变化,同时也根植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中.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新课程是新理念的反映和载体,而课堂则是以课为单元的内容体系,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实施与创新.其中,课程理念是指导,课程是中介,课堂是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则是实现这一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8.
陶媚娜 《甘肃教育》2011,(18):58-58
“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2l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引导者,课程通过教师的实施和引导,才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9.
<正>语文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读书明理。通过阅读佳作美文,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孩子的心田;同时要求学生关心自然和命运,关心作品中的人  相似文献   
70.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地机械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应有的热情,缺少积极的思考,回答问题时一贯是一问一答式。数学跟学生真实生活互相脱节是酿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让课堂教学朝着生活化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