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63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教育   25140篇
科学研究   2100篇
各国文化   55篇
体育   907篇
综合类   848篇
文化理论   98篇
信息传播   3094篇
  2024年   250篇
  2023年   934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555篇
  2019年   617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601篇
  2016年   776篇
  2015年   1098篇
  2014年   2505篇
  2013年   2239篇
  2012年   2369篇
  2011年   2547篇
  2010年   2188篇
  2009年   2068篇
  2008年   2410篇
  2007年   1980篇
  2006年   1399篇
  2005年   1346篇
  2004年   1122篇
  2003年   959篇
  2002年   868篇
  2001年   709篇
  2000年   673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试论电子文献的概念及其类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电子文献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针对目前理论研究中有人将它与电子出版物混为一谈 ,本文进行了辨析 ;并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电子文献的类型。显而易见 ,一个确切的电子文献概念对于我们构筑电子文献的理论体系 ,或者是进行有关电子文献的实践应用 ,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52.
时间紧、任务重是高三历史教学的特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概念的复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适当拓宽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53.
VISION:集成分类法、主题词表和语义元数据的概念网络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王军 《情报学报》2003,22(4):412-418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分类法和主题词表的基础上集成语义元数据、构建概念网络、实现概念检索的方法.和其他的概念检索系统相比,它的最大特色是在检索之前先将信息资源根据其内容和主题组织到概念网络中.这样的概念网络,既是一个资源组织的框架,又是一个知识浏览和概念检索的信息空间.同时,还能支持用户学习.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概念检索的研究现状,讨论了集成分类法、主题词表和语义元数据构建概念网络的方法和好处.介绍了一个原型系统VISION,它是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类的书目数据实现的.文章最后进行深入讨论并介绍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数字图书馆研究热潮逐渐在国内外兴起。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点从信息和组织模式两个角度针对数字图书馆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5.
学科性质能飘忽不定吗?--关于图书馆学的学科定位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问题,针对“图书馆学的学科属性改变了”的说法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一门学科的性质不能飘忽不定,学科定位不准确,说明对学科的本质属性还没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6.
利用比较法讲授数学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引入概念、区分概念、深化概念三个方面阐述了比较法在讲授数学概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7.
58.
四论何谓编辑(上)──为出版“界说”与刘辰先生商榷刘光裕出版概念与著作概念一样,是界定编辑概念时必须注意的重要相关概念。我在《三论何谓编辑》中曾集中讨论著作概念,本文借与刘辰先生商榷的机会,探讨出版界说。在近年的编辑概念讨论中,出版界说已经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9.
在现实社会中,法与道德既有着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着相互事例的一面,无论是矛盾,还是融合,都要严格把握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和阶级属性,始终张扬、维护法的权威,在法制和程序的途径去协调法与道德伦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