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歌曲《江山》以其激越高亢的曲调和散发真理光芒的深情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它再次告诉人们,共产党总是把老百姓的冷暖挂心间,老百姓也把共产党当做他们的亲人。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华民族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共产党为人民浴血奋战打天下,也一定会为人民坐好江山,守好江山!  相似文献   
22.
民初小说家江山渊的豪侠传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初创作豪侠小说的作家群中,江山渊独树一帜。文章在钩沉其作品的基础上,对其小说的思想与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江山渊的豪侠传奇以塑造具有传统文化人格的人物形象为旨归,在艺术表现上则在多方面效法了《史记》。  相似文献   
23.
江山———天宫山风景名胜区的形成 ,不仅在于它自然景观的奇特壮美 ,更有它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本文就该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 ,儒、佛、道三教游览胜地 ,与人和谐相处动植物生态环境等人文景观进行调查综述 ,从而窥探了景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4.
中国测绘科技馆位于国家测绘局办公大楼一层、二层及二十六层,共分为两大区域,面积约1800平方米。科技馆作为测绘科技成果的陈列基地、测绘科普教育基地和测绘历史文化弘扬基地。系统展示了测绘文化的历史底蕴,展示了我国测绘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示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展示了测绘成果应用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等内容。  相似文献   
25.
中国测绘科技馆位于国家测绘局办公大楼一层、二层及二十六层,共分为两大区域,面积约1800平方米。科技馆作为测绘科技成果的陈列基地、测绘科普教育基地和测绘历史文化弘扬基地。系统展示了测绘文化的历史底蕴,展示了我国测绘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示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展示了测绘成果应用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等内容。  相似文献   
26.
浙江地质构造环境与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板块构造和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运用相关地质技术和测年方法,研究了浙江构造-岩浆演化轨迹,重新划分了浙江构造地质单元,剖析各个构造地质单元的成矿地质背景,识别成矿地质构造单元。再以成矿地质构造单元为对象,深入解剖成矿地质构造单元的成矿期和成矿作用类型等,建立成矿系列模式与找矿模型,并提出勘查技术路线,实现找矿技术的创新和找矿成果的突破。  相似文献   
27.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金华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中一个愁字,抒发出压在诗人心头的国破家亡之慨.   ……  相似文献   
28.
地图的革命     
我国古代“版图”两个字象征着国家领土、主权和人民的全部意义,“图”就是国家的基本地图。在我国的历史记载和传说中,就有许多关于地图的故事:若荆轲不是以献督亢地图为名,秦王怎会见他,又怎会出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三国时代,若不是张松把益州的山川险要绘成地图献给刘备,使他掌握了益州的情况,占据了益州,他又怎么会奠定了后来立国的基础。像这样献地图等于献江山的历史故事还有很多。由此可见,地图对国家是多么的重要。人们在生活中去陌生的地方游玩,需要依靠  相似文献   
29.
说起货币家族的成员,从古到今,经历了无数变迁。到了现代,纸币和金属辅币在流通领域一统江山,直到20世纪90年代,货币家族才添了一位新宠--塑料钞票。  相似文献   
30.
萧乾 《湖北档案》2016,(4):18-21
知识分子下基层体验生产劳动并和工农大众打成一片,原是大好事,也是人人都会拥护的事.可惜那时这种好事却并非出于自愿,不是硬往下赶,就是用形势来逼.1958年右派下去固然是惩罚,但毕竟还只限于不够驯服的一部分知识分子 1969年9月的“五七”干校,强制面就更广了,几乎是全体,而用意也更为深远:要一个不剩地把知识分子从上层建筑中赶出去,以确保那一帮人的江山永不变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