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国珍 《贵州教育》2012,(12):38-39
英语学科使用“七步”教学法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考虑学生的基础,要在学生能学的前提下,让学生看书、练习。我尝试的“英语课堂七步教学法”,即把课堂划分为组织教学、导入、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研讨学习、课堂小结、当堂训练七个步骤来逐步实现教学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与社会密切相连。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是社会现象在语言中的折射。本文对英语中常见的性别歧视现象以及导致性别歧视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课堂导入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是整个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必须在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鉴于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文章对几种英语课堂导入形式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理智主义的狭隘,自20世纪开始兴起了从视角、理论与概念等方面的实践智慧研究转向,中国的“功夫”概念也位列其中。功夫集功法、功力、功效为一体,以本体实践的身体主体生成与转化为特色,身体主客一体彰显人的存在,能补正追求外在效果的理智主义知识,发挥出更好地指导幸福生活的实践智慧。在朝向本体生命存在的不确定性生活实践中,功夫不是拥有一个身体,而是成为或创造一个身体的主体生成与转化。相比于功夫对生活的规范与指导,知识论呈现出主体抽象化与身体工具化等实践局限。功夫倡导回归自由与生活自在来解释与改造世界,以个体化、体知化的实践智慧给世界贡献了一份“如何幸福生活”的中国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5.
学校武术教育开始于中国话语体系濒危的近代,受西方体育外向追求的话语裹挟,学校武术武体分离并开启以“记”为标签的低效传承,导致学校武术主体异化的教育困局。从崇尚敏感的攻防技击、性命双修的功夫特性、万物一体的认知思维的角度,分析了武术“感”的文化基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为应对主体培育异化困局,新时代的中国学校武术教育要重新回归身体之“感”为逻辑的文化基因,在技术新身体、道德新身体、情感新身体生成之“感”中不断明朗身体意识,重构内在超越的主体培育话语体系,以知行合一的拳种锻炼实现“武以成人”,助力新时代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课题整合的议题己摆到广大教育者的面前。如何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更好地驾驭这种新式的教育教学手段,就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因此,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英语同义词的定义与来源出发,对其分类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加深对英语同义词的理解,从而正确有效地使用英语同义词。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古代的早婚》一文,在涉及南北朝时期时,有个别地方的表述不太规范,也有几处史实错误和出处不当之处,因而在一些基本史实上显得不太清晰,但《早婚》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婚龄方面的大结论还是基本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杨国珍 《学周刊C版》2019,(25):145-14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然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学校中还没有完全融入课堂。  相似文献   
20.
转化「差生」三法杨国珍在基础教育中,“差生”总是无校不在,无班不有。这里所说的“差生”,主要是指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与教学目的和要求相差较大的学生。实现“差生”转化的方法有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不少教师在这一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