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5168篇
科学研究   461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24篇
综合类   79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142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796篇
  2012年   1024篇
  2011年   947篇
  2010年   604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674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分析英国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tity)进行的数字图书馆隐私问题调查的结果,指出数字图书馆的用户隐私保护出现了—个新的问题:用户对图书馆员的高度信任与图书馆员对用户隐私保护准备不足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些建议。  相似文献   
42.
网络隐私的安全防护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网络隐私的概念、产生原因、保护范围和安全现状的分析,从技术与应用的角度对网络隐私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一些安全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43.
隐私一词,英中对应的词是privacv,乃从private演化而来,意指与他人无关的私人生活范围:我国有学认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向他人公开或被知悉的秘密。从我国的司法实践看,隐私主要包括公民的通信、日记、私人件、电话、财产状况、健康状况、生理缺陷和残疾情况,以及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情况等。隐私权,就是公民享有的不公开这些与社会利益、公共利益无关的私生活信息的权利。但近年来,媒体不当披露他人隐私、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事时有发生,给当事人的心理、生活等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有损媒体的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44.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发出之后.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更是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离“三农”最近.或者说每天都生活在“三农”中。县级电视台这个最大市场在农村的媒体.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挥区位优势.提高对农宣传水平.起到解决“三农”问题应有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5.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工作已与网络越来越密不可分。当我们轻点鼠标,酣畅淋漓地享受网上冲浪时,你可能还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网络隐私也许正被别有用心的人窥探。想想是不是有些恐怖?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保护自己的网上隐私,学会几招“防身术”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46.
沧浪之水何时清——坚守出版理想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有所谓“大煞风景”之说,诸如“焚琴煮鹤”、“刀劈杨柳”、‘情泉濯足”、“花间喝道”,等等。雅事不可俗做,自古以来崇尚修心养性的文化人,最忌用鄙俗举止玷污了斯文。宁说“阿堵物”,不可说“钱”;宁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可老子天下第一;宁可“吟向秋风白发生”,不可“为赋新词强说愁”。否则,便是俗。  相似文献   
47.
《中国广播》2005,(7):79-80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记协和中宣部新闻局6月13日在京召开进一步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座谈会。座谈会结合近期社会关注的某报摄影记者蹲水坑拍摄骑车人摔倒的照片等几起典型案例,围绕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要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要起示范作用等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48.
对教育法学博士学位论文的梳理与分析,不仅有助于厘清教育法学学科发展与研究生培养的历史脉络,同时也为该学科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可资借鉴的方向。通过从学位论文年度产出量、培养单位分布、就读专业所属学科和关键词与研究主题等角度对教育法学博士论文进行的统计和分析显示,学科发展、博士培养与研究关注呈现密切联系;"群聚效应"与"遍地开花"的培养格局仍将持续;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贯穿始终;重复研究问题理应受到一定重视;高等教育法律问题成为稳健型研究领域;境外比较研究尚有拓展空间;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或需加强。教育法学学科应当摆脱初期的无序生长状态,尽快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9.
张超 《编辑之友》2018,(8):66-70
在数据新闻生产中,数据新闻记者对个人数据的二次利用渐成常态,一些数据新闻作品本身就是涉及特定群体的个人数据库.文章总结了记者采集个人数据的四种方式:开放获取、申请获取、自行采集和共享获取.然而在数据新闻生产中也存在个人数据滥用行为,如未经同意的个人数据采集、个人隐私侵犯和个人数据的过度挖掘等.知情同意原则、合法适度原则、公共利益优先与最小伤害原则可以有效解决个人数据的保护与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50.
《新闻界》2018,(11):32-41
在时下的大数据时代,在线行为广告已被大规模使用,其所带来的隐私侵犯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对在线行为广告进行规制,以更好地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在线行为广告的概念、发展简史和运行机制,之后详细阐述了其所带来的隐私隐患,以及对其进行规制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规制的重点应从用户转移到政策制定者和网络服提供商方面。具体来说,应通过立法手段要求从事在线行为广告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恪守以下几项原则,即确保数据的匿名化处理;杜绝敏感数据的收集;杜绝未成年人数据的收集;建立数据的访问、修改和保留制度;建立严格的追责机制;以及完善用户的投诉机制。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将个人信息保护落到实处,同时推动在线行为广告和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