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51.
课程论研究三十年:成就、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课程论研究经历了理论储备期、独立时期与研究深化期,并在研究的思维方式、理论体系构建、学科建设、课程论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论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需要正确认识课程论研究中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借鉴与批判、继承与创新、单一取向与综合取向、本土与世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问题。为了使我国的课程论研究在未来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未来的课程论研究应形成整体论的方法论理论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理论学科体系、凸显课程研究的本土化、促进课程理论之间的对话、唤醒研究者的反思意识以及注重对课程论的未来研究等。  相似文献   
52.
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与主观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是课程知识在公共维度的实现机制,它通过文字表征形成了书写的课程知识。课程知识的言语表征,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开放性,它通常突破学科知识的界限,把不同学科的知识、非文本知识及其个体经验进行整合。二是生成性,它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时空、情境和师生状态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53.
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在其变革过程中常常遇到阻力和抵制。学校教育哲学变革的阻力主要有个人因素、组织因素、文化因素三个方面。针对这些阻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策略来化解:组建强有力的领导团队;运用立场分析法,消解变革阻力;正确运用学校动力,消除对变革的抵制心理;统筹规划,配套实施。  相似文献   
54.
在我国的课程研究领域,一直存在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究课程问题的传统,其中最常见的传统学科方式是哲学方式、心理学方式和社会学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课程探究开始借鉴文化学、政治学、生态学来寻求课程问题的解决路径,这些可以被称为课程探究的现代学科方式。我国学者在采取不同学科方式推进课程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学科方式难以融合、学科方式之于课程探究的适切性遭到忽视、对不同学科中的本土元素发掘不足等问题。因此,我国课程探究在汲取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时,应综合运用学科方式,构建整体关怀的课程理论学术体系;精准把握学科方式,确立边际明确的课程理论学科体系;充分挖掘本土元素,创生本土特色的课程理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5.
一、文化分析的含义及其类型 文化分析有两方面含义,即“关于文化的研究”和“从文化学视角对客观事物进行的分析与描述”。前者属于本体论意义上的文化研究,“是阐明一种特殊生活方式、一种特殊文化隐含或外显的意义和价值”;后者属于方法论意义上对客观事物的文化性格进行的探究,是基于文化学视域,根据一定文化理论,对客观事物进行的描述、比较、分析与说明,以探究其外显和内隐的文化意义与价值。这里的“文化分析”主要是指后者,它有比较式文化分析、聚焦式文化分析和单一式文化分析三种分析方式。  相似文献   
56.
学校教育哲学作为学校活动的灵魂,是学校行为的先导,它支配着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等等,学校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和层次无不渗透着本校的学  相似文献   
57.
协商课程是一种实践性浓郁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它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协商学习而反对促动学习,库克与布莫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协商学习模式。批判教育学是协商课程的重要思想渊源。协商课程的后现代本质体现在:倡导动态的课程本质观,反对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反对二元对立的课程思维方式,彰显学生的课程主体角色。  相似文献   
58.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延伸课堂”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养高素质的师范生,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弥补学校课程资源的不足,使学生学习的时空延伸到课堂、学校之外,从而有助于他们了解教育实际,获得实践性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西南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教师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尝试开展的"名著计划"等活动及其探索,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9.
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在系统分析国内外课程实施研究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之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课程实施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了未来课程实施的方向。  相似文献   
60.
课程目标应该包含三大领域的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因此,课程目标的陈述方式应是对三者的综合运用。在陈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时候以表现性目标为主,适当采用展开性目的和行为目标;在陈述过程与方法的时候,则以展开性目的为主,适当佐以行为目标;在陈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时候则以行为目标为主,佐以展开性目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自我和谐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