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39篇
科学研究   48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71.
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27日,传奇"遁世"作家、《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在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1岁。对于很多人来说,塞林格一直是一个谜。他大半生都以一个遁世者的形象游离于公众视野。他被认为是美国"二战"以后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却在成名后几乎不与外界接触,终日生活在一座栅栏围起的山顶小屋中。也许正因为此,这种隐居的状态愈发激起了公众的好奇之心。在他的后半生中,曾有无数的记者、渴慕者、出版商前往他生活的小镇,企图能够窥其一面,却最终止步  相似文献   
72.
随着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我国实行缴费上大学、就业制度以"双向选择"为主的政策,这使大学生们内心产生强烈的感恩父母、回报父母,争取经济独立,摆脱作为家庭拖累的愿望;同时,面对较重的学费、生活费,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大学教育给父母、家庭带来的负担,这些都给大学生们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而对就业前景的悲观预期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形成比较普遍的"亲情歉疚"心理。作者抽取郑州市的1所高职院校和2所本科院校共300名学生为样本,就他们亲情歉疚心理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面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73.
德国作家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通过15岁少年米夏与37岁少妇汉娜的一段畸恋故事,叙述了两人费尽心机掩盖事实但内心又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以隐喻的方式揭秘了德国父子两代人各自对待奥斯维新集中营纳粹的不同心态,提出了德国人如何看待和反思纳粹历史的问题。  相似文献   
74.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这些年来,我觉得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然而学生往往忽略了语文的学习,尤其是想方设法回避作文。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初中生作文时反映出来的问题令人堪忧,笔者就初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提出一些拙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5.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学校分层、分类办学,高考功能从选拨性向适应性转变,高考的多样化改革势在必行。在此趋势下,首先可以尝试的就是在文理分科的大背景中增加单科招考,选拨在个别科目上有特别天赋而在其它科目存在"短腿"的学生进入研究性大学,满足广大偏科学生的需求,为高校拔取英才,为科学创新奠定基础。这既不违背人才发展的规律,也不损害公平的原则。对于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则可以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6.
马箫 《华章》2013,(24)
高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企业是大多高职学生就业的归宿,而企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评判和要求,对于学生管理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企业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必须适应企业,适应市场,适应社会。高校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适应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软实力,对大学生就业及其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我们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课题研究工作两年多了。两年来,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实施,边总结,一次又一次地认识到,语文学习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制约着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多重功能,是当...  相似文献   
78.
箫枫 《今日中学生》2005,(17):10-14
一封特殊的来信躺在记者手里,信是一个男孩写来的,他说自己曾经在高墙里度过了一年。信里还有一张照片,一个留平头的男孩站在一棵白杨树下,脸上挂着与年龄不合时宜的沧桑。他微笑着,那微笑让人心里一动,忽然就想起了十几年前那部影响非凡的电影《少年犯》。因为年少无知,一时的失足,那些花儿一样的青春年华,却必须在高墙铁窗里度过。  相似文献   
79.
前言近来,有不少人在报上指责语文知识是导致现今中学生对华文科失去兴趣的主因,有人在反对废除文言文的同时,竟然建议应该废除语文知识!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发表此等“伟论”的人当中不乏为人师表者。我曾经是一个在中学综合课程下受教育的学生。在改制国民型中学修读了5年的华文,我觉得语文知识确实给我在应用语言时提供  相似文献   
80.
我认为,这“第二”的结果有什么不能接受?应告诉大家:不接受也得接受。过去班级在各项活动中多次得第一,只能说明昔日的辉煌,并不说明现在和将来,阿 Q不也说过“我们先前阔多了”之类的话么?心里之所以早把“第一”留给自己班,是因为“一切都是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在作祟,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广播操比赛得了第二名就“炸”了起来,是因为期望值过高而导致心理严重失衡。   赛前准备得格外卖劲,精神固然可佳,但要有冷静的头脑和实事求是的心理准备。你卖劲人家就不卖劲?你想当第一人家就不想?鲁迅先生在《最先与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