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在文字史上留下了两个名篇,一篇是初中语文书上所选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是一首送别诗,它一反人们离别时哭哭啼啼的俗套,表达了一种乐观豁达的情怀,其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此成了人们歌颂友谊的主旋律.另一篇便是<滕王阁序>,其中也有一对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对写景的佳句真是美妙之极,至今依然为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2.
初初中语文课本上选了一首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是他在四川给人当幕僚时寄给妻子的诗。妻子问他:“你到底什么时候回家呀?”他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首诗感情深挚,明白如话,非常美。七十年代有一部电影名叫《巴山夜雨》,就是从这首诗中取名的。李商隐是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也是唐代诗坛上最亮的星座之一。他的诗精美艳丽、颓废感伤,像盛开的罂粟花一般迷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任何人都未曾像他这样,把内心的绝望表现得如此美丽。这一主题既与晚唐那个毫无希望的时代相吻合,更与李商隐本人的生平遭遇和个性有关。他是个苦孩子,9岁便死了父亲,他跟母亲扶柩从浙江回到家乡河南,”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境况极为艰难。但他又是个发奋的  相似文献   
3.
苏东坡发配到黄州,没有工资,没有自由,刚来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寄居在和尚庙里。幸好黄州太守徐君猷对他十分友好,不仅在物质上帮助他,而且不把他当罪人待,并不派人看着他。黄州时期是苏东坡一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大难不死,必然引起对生命意义的思  相似文献   
4.
进入初中,很多同学都曾读过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初二语文课本还从《永州八记》中选了一篇《小石潭记》。但大家并不一定了解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在什么样的境况下写的,请听丛玉老师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国内小学语文课本和初、高中语文课本都选了他的诗作,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等等。这篇短文,以浅显生动的文字,介绍了白居易的生平及其最著名的长诗《琵琶行》和《长恨歌》,有益于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诗人白居易及其诗作。  相似文献   
6.
俊杰  丛玉 《档案与建设》2017,(12):72-73
近年来,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以打造“三创三型”主城区检察院为目标,坚持高点定位,匠心编研,着力破解档案编研工作中的瓶颈,突出检察档案服务功能,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3月30日,全省检察机关档案工作现场会选择崇川区检察院作为观摩点,该院就档案编研工作在会上专门作了《突出编研,多出精品,竭诚做好检察档案服务利用》的经验介绍,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东坡”是他的号。他是中国古往今来首屈一指的大文豪,不仅诗词文章写得好,书画音乐也样样精通,同时又是一个优秀的评沦家。他的个性丰富而又鲜明,善良、正直、重感情、富有幽默感、天真得像个孩子。王国维说,苏东坡这样的大天才世上是不多见的,要五百年,甚至一千年才能出一个。可不是吗,苏东坡离世已经近千年了,至今还没有能与他相比的人出现。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在唐代诗人中留下的诗篇最多--3800多首;由于他的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所以影响也极大,可以说妇孺皆知.譬如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不识字的人,也知道它是好诗啊!据说白居易十七八岁时带着他的诗本子到了长安,当时的名士顾况打趣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哟!"于是他一翻到"野火烧不尽……",不由得大吃一惊,立即改口说道:"有才如此,居亦不难!"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虽然轻而易举地跳过了龙门。可他的“仕途”却并不顺畅。在中国古代的官场上,只有那些溜须拍马的小人或平庸无能之辈,才有可能步步登高,而苏东坡这样的大天才却注定是要吃亏的。起先苏东坡被安排在史馆任职。在史馆有机会看到皇家珍藏的各种图书秘籍,这对苏东坡来说倒是特别高兴的事,因为他原是个爱读书的人。然而就在这一年,他年轻的妻子去世了,紧接着他父亲也离开了人间。两兄弟立刻辞去官职,把两口棺材送回家乡安葬。等他们守丧期满回到京城时。正赶上王安石主持的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0.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在文字史上留下了两个名篇,一篇是初中语文书上所选的诗《送杜少府之仟蜀川》——这是一首送别诗,它一反人们离别时哭哭啼啼的俗套,表达了一种乐观豁达的情怀,其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此成了人们歌颂友谊的主旋律。另一篇便是《滕王阁序》,其中也有一对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对写景的佳句真是美妙之极,至今依然为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