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大调曲《康熙词》描写了清代康熙皇帝到苏杭南巡的故事,全曲以写景为主,使用大调曲最简单的表演形式,曲式结构为鼓子套曲,伴奏形式主要为随腔伴奏,所使用的曲牌大多为雅致的昆牌,主要使用了bB宫调式。  相似文献   
2.
流行于豫南广大地区的大调曲子,蕴涵着社会性别内涵。分析民国以前、民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大调曲子活动中女性的行为,以及不同阶段大调曲子曲目中的女性形象,我们认为女性由男权社会中男性的附庸,一步步成长为命运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不同历史阶段大调曲子社会性别内涵的变迁,是与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3.
大调曲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大调曲与相和歌、诸宫调、明清小曲、岔曲、八角鼓,可发现大调曲渊源于明清时的小曲,并与岔曲、八角鼓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全球一体化的社会背景,要求我们用多元文化视角去接受差异、应对变革.多元文化语境下,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丢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藏量丰富,并有很高艺术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传统音乐文化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致使传统音乐不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在普通音乐教育中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是改变这一面貌的重要途径."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民族文化保护措施的出台等,使我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5.
石桥镇“田汉茶社”的前身是“文艺茶社”,因纪念1956年田汉亲临茶社视察而得名,是大调曲曲友们活动的固定场所。石桥镇“田汉茶社”的大调曲是清末时在京为官的石桥镇朱村人王庚轩告老返乡时带回的,王庚轩的徒弟郝吾斋是石桥镇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曲友。石桥镇“田汉茶社”大调曲的现状不景气,应加紧抢救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调曲是一种较古老的说唱音乐,有雅、俗两个流派,雅派追求典雅庄重,而俗派则力求贴近百姓生活、平易近人。清代中后期,大调曲以雅派为主;清代末年,随着大调曲逐渐流入民间,俗派产生。新中国成立后至“革”前,是雅、俗两派大调曲协同发展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大调曲逐渐衰落。挽救衰落中的大调曲,走一条以发展俗派、改良俗派为主的道路是非常可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