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4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专题教学+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一种模式,在提高其教学有效性中起着重要作用。云南农业大学根据实际情况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课堂实行专题教学的前提下,在实践教学中实行分组实践教学,即实行“课堂专题教学+课外分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有效性,体现出它的优势,但同时也暴露出专题教学下教师对实践教学指导不够,学生在分组做实践报告时出现效率不高的问题。对此,本研究提出通过加强师资力量,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完善分组实践教学的选题;拉大贡献率的差距;加社会实践学时、学分等举措来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教育事实上成为应试教育,除了是对“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教育思想这一历史传统的沿袭外,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实的升学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应试教育的机制。政策和社会呼吁素质教育迟迟难达到效果,问题不在中小学所施加的压力,而是中小学的社会评价机制:升学。这样,中小学的利益机制自然就是高分。而高等院校内,淘汰机制缺位,进入大学成为社会评价的“成功”标准。并在校内“加强”保险系数,保证了升入大学后,即是“人才”的社会肯定性标准。中小学教育的“减负”、素质教育等等还是一种奢望;因此,体制上的转变主要是转变大学教育质量管理机制,仅凭在中小学教育层次上减负、实施素质教育等等,不可能达到实质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