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全球抑郁症人数正在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该领域。大量研究表明,个体的抑郁程度以及抑郁倾向与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沉浸和自我聚焦均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加重和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使用频率的增多。检测社交媒体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可以预测抑郁症的发生,减少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也能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未来研究需深入探讨抑郁个体言语理解过程中对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认知加工,尤其要加强对女性群体的关注;进一步明确其他心理问题是否也与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眼动方法,运用语义判断任务,探讨图-词干扰范式中干扰词的语义类型和频率在语义一致性判断中的作用。选取总注视时间、凝视点个数,以及区域时间百分比三个眼动指标,研究发现:(1)图-词干扰范式中存在干扰项的频率效应,与低频干扰词相比,高频干扰词使得被试判断的错误率更高,这源于高频干扰词影响被试对干扰词与目标图二者之间语义特征的联想;(2)存在干扰项的语义类型效应,与语义一致的干扰词相比,语义不一致干扰词的注视时间更长,这主要由于两类干扰词的激活速度不同;(3)干扰项的频率和语义类型共同影响了图-词干扰范式中的语义效应;(4)在探讨图-词干扰范式中不可忽略位于图片中央的干扰项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研究领域中,行为实验方法与脑认知实验方法为考察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这两大方法都对阅读研究的深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行为实验法以其简便易行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至今仍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随着脑功能探测技术的日臻完善,脑认知实验法在阅读研究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为揭示阅读加工的脑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手段。近年来,阅读研究中出现了这两大方法走向整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视觉词汇识别过程中包括一系列阶段,它们是字形特征探测阶段、字母识别阶段、语音编码阶段、词汇通达阶段和语义激活阶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们都已被研究者们深入研究。但是,对词内字母位置的研究,最近几年才被大家所关注。研究发现:字母位置对整词加工具有重要作用。换位字母假词比替换字母假词更加容易激活原词,即出现换位效应。回顾以往研究我们发现:换位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换位效应的理论研究、不同实验范式中的换位效应研究及日常阅读中换位效应的研究上。换位效应的未来研究方向应是:汉字位置效应研究及深入分析换位效应的其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韵律特征对语法建构的影响是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韵律信息不仅可以帮助口语理解,而且文本阅读时也要借助韵律特征。为了揭示韵律加工的时间进程和脑机制,研究者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首先,总结了韵律特征和语法结构相互作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六个ERP成分:右前负波(RAN)、早期负波(EN)、失配性负波(MMN)、中止正移波(CPS)、P600和P800。其次,针对目前研究韵律加工的特异性成分的不一致、实验任务不符合正常阅读习惯的缺陷、缺乏系统整合性分析这三个问题与争论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只有充分考虑包括测试点、被试完成的任务等因素的影响,才能促进语言脑机制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即时测量的研究手段,眼动方法可以动态地、同步地监控被试的阅读行为。从歧义词通达与非歧义词通达两个角度出发,对词汇识别过程中形、音的作用以及词汇歧义消解过程中语境、相对频率的作用等问题上存在的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词汇识别的眼动研究特点及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